种稻殊不易 耕耘传古今
■本报记者曾毓慧通讯员李群
白沙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在白沙种植山兰稻最多的当属青松乡,这里多为丘陵与坡地地形,千百年来,当地黎族、苗族百姓多将山兰稻种植在缓坡上、或半山腰上;放眼望去,一株株山兰稻混杂于石块之间,即便底下的土块再坚硬与贫瘠,它们依旧努力往下扎根,往上向阳生长,汲取着阳光、山泉与甘露的能量,也迎接着台风与骄阳的考验。
采访中,白沙青松乡的多名黎族老者认为,山兰稻的特性,既折射了海南黎族旱稻独特的农耕文化,又恰似黎族先民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勤劳耕种,向大自然索要果腹之粮的那一份坚韧不拔的品质。从农耕时间来看,山兰从种植到成熟,只需要5个月左右时间,但事实上,需要海南黎族先民将近一整年的劳作。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由政协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撰出版的《白沙风物》一书就有关于“砍山种山兰”的记载,其中就提到,在农历二月份,要砍伐(砍山),即用钩刀先将大树下的藤、杂草及小树枝砍光,不能砍的大树留在原地,只砍去树枝或枝尾,农历三月份用于晒干树枝,农历四月份焚烧(烧山)。
待农历五月份,就迎来了山兰稻播种,大致流程是,先上山砍一支150厘米长且硬的树木制作成截穴(在土壤里开挖小洞穴)木棍,用刀把木棍的一边削尖,男人用尖木棍在地面上截穴,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耙式截穴和点种法,如耙齿平直一样;二是圆圈式截穴和点种法,是从大圆圈周转到小圈,一般是两人配合,男人用尖木棍往地前行截穴时,女人用腰篓盛着种子跟随其后用手点放山兰稻种。
白沙文史民俗专家介绍,每到农历六月山兰稻发青后,用锄或刀把全部杂草等除光,农历七月份稻抽穗,砍树、割茅草在园中间(山兰稻田)作一间守寮。到农历八月份山兰稻已入米结谷,人要在园里日夜守寮,白天赶鸟、夜间防山猪过来偷食和毁坏农作物。到农历九月至十月,是山兰稻成熟收割期,女人用手捻刀把一支一支稻穗收集成一把一把,六把为一份,放在园里晒干。男人则砍两支木柱在园里搭架,用竹子搭成栏间式,把在园里晒干的山兰稻放在架上或担回家。
本着传承与弘扬海南黎族山兰农耕文化的初衷,近年来,由白沙县委、县政府与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白沙“啦奥门”山兰文化节,致力于通过“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坚持通过舞台表演及稻田情景展现的形式,重现海南黎族最传统的山兰农耕文化,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海南黎族山兰米的营养价值,读懂海南黎族山兰稻的文化基因。
(本报牙叉11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海垦龙江农场公司引导职工群众抱团发展,推动大岭苗木产业升级壮大焕新老字号 “苗”绘新图景
近日,在大岭热带水果精品苗木培育产业园,职工在管护苗木。近日,俯瞰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海垦龙江农场公司大岭热带水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