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问题格外突出别让手机成孩子唯一“玩伴”
■本报记者林晓君
“孩子不想做作业,回到家就玩手机。”陈英浩忧心忡忡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9岁的女儿今年读小学三年级,每天放学回家都闹着玩手机。他和妻子坚持不给,“沉迷手机影响学习,还很可能导致近视”,但家中老人爱孙心切什么都依着她。
苦恼的不止是陈英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87亿,其中农村青少年网民比例为27.6%。隔代监管的困境,让农村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格外突出。
海南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存在手机依赖问题?家长、老师应该如何对症下药?近期,海南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沉迷网游农村孩子把手机当“玩伴”
“我上厕所时都会带着手机玩游戏。洗澡时,就把它放在旁边听音乐。”16岁的欧一函(化名)家住琼海市长坡镇长西村,他的父母都在三亚打工。他对海南日报记者说,“爸爸妈妈平时很少回来,我和他们待在一起最久的就是春节。”
上初中时,为了方便平时联系,欧一函的父母给他买了一部千元智能手机。
“平时喜欢刷抖音,很有趣,还能打发时间。”欧一函说,学校对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管得很严,“这学期开学时,班里就有两个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了。”
对于儋州市南丰镇油麻村村民马彪(化名)来说,和17岁女儿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今年7月,从海口打工回家的马彪发现女儿越来越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看手机,“她说是在查英语单词,我看她就是在玩游戏、看视频。”
为了更好地管教女儿和照顾家庭,马彪决定离开海口回到南丰镇找工作,“明年她就要高考了,不管真的不行了,必须没收她的手机。”
每天中午,儋州市木棠镇蒌根村村口的小卖部是中学生吴小雨(化名)最爱去的地方。她对海南日报记者说,“家里没有WiFi,想刷视频玩手机只能到小卖部去蹭宽带。”
说起孙女,吴小雨的奶奶频频叹气:“家里没装网(宽带),她还生我的气。”
吴小雨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从小由奶奶带大的吴小雨,上了初中后,走到哪里都机不离手。为了家里不装宽带的事,她经常和奶奶吵架。
据估算,我国农村青少年网民近千万。针对农村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问题,今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
据了解,目前,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
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建立“防护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对全国10个省区市6000多名学生及其所在的家庭进行过详细调查后,分析得出有四类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缺乏温情教育方式、缺乏社交能力、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自我认同度比较低。
统计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游戏时间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占比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占比分别是18.8%和8.2%。
“留守儿童长时间面临父母的情感缺失,孤独感强烈,而网络游戏无疑是实现快乐的便捷渠道,但陪伴孩子成长的不应该只有手机。”有专家呼吁。
在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赵秀文看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增加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监管,而增加父母的陪伴需要社会的相应支持,如加大对农村、农民的政策倾斜,吸引他们返乡就业创业等。
“作为老师,我们会在家长群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中心学校老师郑玉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坦言,在沉迷网游的农村孩子中,最难管的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时,爷爷奶奶对留守儿童比较宠爱,他们想玩手机老人就给。
郑玉秀说,针对这种隔代抚养的情况,老师能做的就是在家长群里反复提醒家长,让他们多和老人沟通,不要放任孩子沉迷在手机游戏中。
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宋焱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也反映出他们缺乏关爱的问题。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危害巨大,全社会都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为青少年建立起“防护网”。家庭和学校应努力为他们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氛围,加强教育引导;监管部门需进一步从内容、形式到游戏种类等各方面强化游戏监管,不断加大整治力度。
4类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
缺乏温情教育方式、
缺乏社交能力、
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
自我认同度比较低
留守儿童的游戏时间
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每天玩4~5小时”
占比分别是
18.8%和8.8%;
“每天玩6小时以上”
占比分别是
18.8%和8.2%
制图/许丽
新闻推荐
2018白沙“啦奥门”丰收节活动走进青松乡山兰稻香引客来 黎乡欢歌庆丰收
十一月十一日,白沙青松乡拥处村黎族群众喜收山兰庆丰收。本报记者陈元才摄2018白沙“啦奥门”丰收节上,欢庆丰收的黎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