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困守农村到进城读书,从生活窘迫到衣食无忧十九个“事实孤儿”有了新家
■本报记者刘操
5月17日傍晚,微风阵阵,白沙黎族自治县儿童福利中心一片欢声笑语。门前广场的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相互追逐玩耍。谁能想象,他们是一群无法像同龄人一样得到父母养育和关爱的孩子。
因为父母或失踪、或重度残疾、或服刑、或患严重疾病等,他们面临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因此被称为“事实孤儿”。在白沙儿童福利中心,有19个这样的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5岁。
这些孩子被从四面八方的农村送到县城,接受集中照料和监护。白沙的这一有益探索,让更多“事实孤儿”家庭看到希望。
A
奶奶成了家里唯一的依靠
年迈的祖辈成了孩子的监护人,但对于孩子的照顾,常常力不从心
5月15日下午,距离白沙县城10余公里的元门乡向民村,71岁的符秀梅正在房前打扫卫生。湿热的风吹着她头上的白发,让她佝偻的身躯显得更加疲惫。
早年间,丈夫去世,儿子在两年前因车祸身亡,不久后儿媳失联,留下3个未满5岁的女孩。符秀梅成了家里唯一的依靠。
省吃俭用,尽量把钱花在孙女们的吃穿上;孙女晚上发烧,她挨家挨户求邻居帮忙送医……符秀梅已经记不清,过了多少个揪心的夜晚。
去年,大孙女莹莹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长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符秀梅担心没法接送孩子上下学,如果在路上摔倒了,“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
她领着3个孙女来到白沙县城,找到县民政局局长符建敏,恳求他:“帮帮我,让几个孩子活下去。”
符建敏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告诉符秀梅:“县里的儿童福利中心要投入使用了,到时候,你把孙女们送过来,我们来管。”
符建敏希望通过儿童福利中心,把像莹莹一样的孩子集中统一抚养、分散就近教育。今年初,县民政局分别到牙叉镇、七坊镇、细水乡、元门乡等乡镇入户调查,征求监护人、儿童的意见。
今年3月23日,白沙儿童福利中心建成投用。包括莹莹和两个妹妹在内,19名低保户家庭的“事实孤儿”作为第一批集中抚养对象,被送到儿童福利中心。
像这样的儿童其实还有很多。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在建立孤儿保障制度后,第一次对各类困境儿童保障做出的制度性安排,标志着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对象范围由孤儿、弃婴拓展到困境儿童。
2018年3月,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2018年,海南省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贴资金1731.6万元,惠及9844名困境儿童。据省民政厅统计,全省登记在册并领取生活补贴的家庭困境儿童、自身困境儿童、监护困境儿童共10335人。
“事实孤儿”等困境儿童的状况,也已引起一些爱心组织和企业的关注。2014年,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启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项目,至今共资助海南1109名儿童。
“在我们的调查中,家庭里父亲死亡后,很多母亲会选择离开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数由祖辈来抚养。”项目负责人桑桑说,而祖辈监护人有些丧失劳动能力,有些重病缠身,无力照顾孩子的状况很普遍。这些孩子陷入监护困境,生活窘迫,缺乏关怀,单纯的现金救助很难彻底改变孩子的状况。
目前,海南省大多数市县困难家庭的“事实孤儿”,仅靠低保、困境儿童生活补贴、临时救助金等来保障生活。在监护方面,仅有海口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少数福利机构对家庭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的孩子代为监护。
担心孙女上学问题的符秀梅终于落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虽然有不舍,但仍旧觉得,“送到县城会比留在家里好太多!”
B
孩子一个月长了几斤
让孩子有一份归属感,才有勇气直面困难、承担责任
菠萝炖鸭、西红柿炒鸡蛋、香煎海鱼、炒油麦菜,这是5月17日孩子们的午餐。“这里的饭比家里的好吃多了!”9岁的涛涛和8岁的翔翔是两兄弟,他们和其他小伙伴很满足在白沙儿童福利中心的生活。
涛涛和翔翔来自元门乡红茂村道龙村民小组。8年前,他们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奶奶和叔叔成了两兄弟的监护人,一家人的收入来源是每月数百元的低保金和一亩稻田的收成。
一年多前,爷爷去世,家里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白沙儿童福利中心建成后,两兄弟被送到了这里。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生活,县民政局将孩子每人每月200元的伙食费用列入预算,县慈善总会给孩子们每人每月拨付了100元伙食补贴。“我们还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向孩子们倾斜。”符建敏说。
在孩子们的卧室,一张张木质的小床上都罩起了蚊帐,床头摆放了风扇。孩子们进入梦乡后,老师们会把他们的脏衣服洗干净,晾起来。每天晚上,福利中心都安排专人陪伴孩子。
仅一个多月,涛涛和翔翔的体重就长了几斤,变得结实了。
“这是一个值得点赞的善举。”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认为,物质生活的稳定和保障是安全感的前提条件,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安全感得到保障基础上的。孩子们有一份归属感,身心有所依傍,才有勇气直面困难、承担责任。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沙开展困境儿童集中抚养,有效避免了儿童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为困境儿童营造了安全、舒适、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
C
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儿童福利中心的适龄儿童被安排进县城学校
“10+70=?”面对课后作业,7岁的明明算错了4遍,白沙儿童福利中心的老师符丽佳陪在他身边,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
41岁的符丽佳是儿童福利中心聘请的6名管理人员中的“副班长”,她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课业辅导。“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文化教育缺失是“事实孤儿”普遍面临的问题。根据白沙儿童福利中心的调查,在来到县城读书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普遍靠后。对于他们年迈的监护人而言,在照顾孩子生活之余,还要辅导功课,显然力不从心。
“他们的身世很不幸,希望通过好一点的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符建敏说,年初,县民政局对接县教育局,将儿童福利中心内的适龄儿童安排进就近的县城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
有9名孩子转学进入了白沙思源学校,学校免除了他们在校期间所有的学杂费用。“这些孩子刚进校时,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性格腼腆、胆怯、孤僻、不善言辞、不愿交友。”校长杨锡平很关心这些孩子,他叮嘱这些孩子的班主任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对成绩差的孩子们多一点辅导。
这次期中考试,涛涛的语文考了80分,数学考了60分。“我考得不是很好,要继续努力!”涛涛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但在涛涛的班主任赵明丽看来,他表现很不错。“各方面进步都挺快,写作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D
未竟之路
帮扶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要有完善的机制,才能形成合力
每天晚饭前的一个小时,是孩子们最欢快的时光,放学后的孩子们会聚到一起做游戏。但符丽佳发现,虽然白天孩子们展现出了活泼开朗的一面,但当夜深人静,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大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别人走入自己的内心。
桑桑说,这些孩子不仅需要资助,更需要陪伴。“我们希望基金会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项目可以转型延伸,比如开办爱心夏令营,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社会融入感、集体融入感。
符建敏也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有更多的亲情陪伴。“我们鼓励监护人每个周末都能来接孩子回家。我们也建立了监护人的微信群,每天给孩子拍照或拍视频放到群里,让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成长。”
尽管白沙儿童福利中心运行良好,但符建敏仍有担忧:“福利中心的床位还有50多个,我们也希望帮助更多的困境儿童。但如果全县所有的困境儿童都被送来福利中心,财力、人力和床位就会陷入紧张甚至不足。”
在桑桑看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经济条件较好的市县才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事实孤儿”群体,而对于一些贫困市县,这类普惠型民生工程很难支撑维系。
李惠君则希望,尽可能保证儿童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的稳定性,让他们有机会与孩子建立稳定长久的依恋关系;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家庭养育模式,可借鉴国际SOS儿童村的家庭养育模式,让孩子们享受有“代理父母”、兄弟姐妹、邻里关系的健康成长环境。
今年4月,省民政厅举办的服务自贸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海南省将建立覆盖城乡重点困境儿童生活补贴、集中养育、长期帮扶等保障机制,有效保障重点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最近几年,桑桑的项目团队与省妇联、省监狱管理局展开合作,由政府部门提供受助儿童的信息,经过申请、调查等程序后,确定受助儿童名单,再实施救助。“各地针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这个群体的帮扶救助,多是依靠临时性、地区性或某个职能部门的政策。其实,帮扶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等方方面面,许多部门都要参与,有完善的机制,才能形成合力。”桑桑说。
在海南日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政府官员和教育人士表示,孩子的父母也要对养育子女履行责任,如果故意抛下孩子轻则违法,重则构成遗弃儿童罪。一方面,司法部门要更严格地落实对家长的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为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单亲母亲、父亲提供更多的社会援助。(本报海口5月30日讯)
总策划:曹健蔡潇陈成智
执行总监:齐松梅许世立
版式设计:张昕
H5设计制作:杨薇
视频编导/文案/剪辑:周静泊
视频拍摄:冯程
视频包装:颜乐驰
新闻推荐
白沙一小学生在练习篮球操。七坊镇中心学校剪纸进课堂。“我们学校的黎锦工作坊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了!”日前,捧着这份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