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鼻箫传四方
10月17日,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一曲清幽婉转的悠扬箫声穿过鼎沸的人声直抵观众心房,循声望去,台上正站着一群用鼻子吹奏的黎族儿女。
这箫声,就是来自于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黄海林创办的“五指山之声”乐团。
结缘
小城姑娘飞向世界
人生之美妙,也许正在于其不可预见性。
成长于碧水青山间,五指山市冲山镇什里村姑娘黄海林自小就常见老人们将一支古朴的竹木乐器置于唇鼻处,鼻翼鼓起,悠远乐声便飘扬出来,绕山环水,叫人沉醉。
17岁那年,黄海林进入保亭歌舞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在这里,她结识了人生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国家级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黄照安,知道了儿时那美妙乐音便是来自于黎族竹木器乐之一——鼻箫,以及它濒临失传的境地,“年轻人都喜欢洋气,没人学。”
“我学!”在黄照安的鼓励与指引下,花样年纪的黄海林成为团里第一个学习鼻箫的人。
同龄姑娘买花裙子、高跟鞋,黄海林花一整月的工资买鼻箫。同龄姑娘打扮得光鲜漂亮,享受青春,黄海林一心只想着练习:“有一回练得好好的,突然窗户被人砸了,我这才发现已经是半夜12点多了。”
鼻箫的纸质乐谱极少,许多曲子都是由古稀老人们口头教授,因为担心忘记旋律,黄海林养成了箫不离手的习惯。“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突然想起个旋律,就马上拿来吹。”说到这,黄海林有些不好意思:“我这个人经常丢三落四,钱包、水杯、雨伞,什么都丢过,唯独鼻箫,跟着我走南闯北,却从没丢过。”
很快,保亭歌舞团就接到了一项演出任务,黄海林被安排独奏鼻箫,没想到观众反响极好。这让不被理解的黄海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决意继续求学。
2009年,黄海林跟随歌舞团前往俄罗斯演出,这是小城姑娘第一次踏出国门。观众如雷的掌声和皑皑的白雪,让黄海林高兴得睡不着觉,跑到雪地里肆意玩耍,“还偷偷吃了一口雪。”
鼻箫引领黄海林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也为她打开了大千世界的广阔大门。借由鼻箫,黄海林从大山飞向了万里高空。
转折
回归音乐成立黎族竹木器乐团
随着女儿出生,家庭的经济负担骤然沉了。当时,鼻箫的市场认知度依然极低,靠它赚钱比较艰难。望着襁褓中的宝贝,母亲黄海林决定去赚钱。她开过餐馆,也涉足过酒店业和房地产业。比起以前,手头确实宽裕了些,却“总感觉特别空虚。”
是赚钱还是重回音乐世界?两年时间里,这两种想法在黄海林脑中来回撕扯。最终,渴望传扬黎族竹木器乐的黄海林选择重新捡起鼻箫。
“回归”音乐后,内心更加坚定的黄海林发狠一般地练习,被鼻箫磨破的鼻头刚刚结痂又被磨破,总也没能彻底好起来。
2014年,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赵东升率队到五指山采风,黄海林有幸与乐团青年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现场即兴合奏,获得满场好评。赵东升当即记下了黄海林的电话号码,希望有机会合作。黄海林认为这只是场面话,她从未奢望过一个小城姑娘能和中国顶级乐团合作。
幸福总是突如其来。2015年,赵东升打来电话,不仅邀请黄海林去北京大剧院演出,甚至还专门为她写了一首《五指山恋歌》,“鼻箫主奏!”回忆起这段往事,黄海林依然兴奋不已。演出当晚,黄海林站在北京大剧院的舞台中央,中央民族乐团的80多名音乐家为其伴奏。在满溢的幸福感中,黄海林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演出。
2016年,黄海林注册成立了“五指山之声”乐团,这是海南省首支黎族竹木器乐乐团,专门演奏筒勺、灼吧、鼻箫、口弓、拜、哩咧、叮咚和独木鼓等黎族传统竹木器乐。“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只有15岁。”由于都不是职业乐手,有些团员甚至不会看乐谱,“合奏的时候,每个人节奏不同,也不知道该怎么配合。”一个接一个的困难让黄海林一度想要放弃,最终为了梦想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学习和磨合,乐团渐入佳境,除了演奏传统曲目外,还自行创作了不少新曲目。境内外演出邀请纷至沓来。光是去年,乐团就去了波兰、英国和丹麦等国家演出。“上个月去北京参加了世博会,然后立马去了英国,从英国回来直接飞成都,刚从成都回来就来参加省博物馆的中秋演出了。”黄海林掰着手指头,历数乐团近期的演出,戏称“大家都准备转行当空中飞人去了。”
传承
主动出击桃李满“山”
人生之美妙,也许还在于深爱的事业后继有人。
有一次,黄海林带女儿去参观博物馆。望着玻璃展台里陈列的黎族竹木乐器,在黄海林的乐声中长大的女儿很是疑惑:“妈妈,为什么这些乐器不拿出来吹呀?”女儿的话让黄海林心酸不已,她不知是否该告诉这个黎族孩子,那是因为这些乐器已濒临失传。
作为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黄海林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点点小小的改变。
在此信念的驱动下,“五指山之声”乐团成立了。乐团利用各种机会推广黎族竹木器乐,许多节假日都在舞台上度过。“天天去演出,我看他们是掉进钱眼儿里去咯。”有人曾酸溜溜地这样说。黄海林搓了搓鼻尖,轻轻叹了口气:“其实我们很多演出都是公益性的,甚至有时候还要自己贴钱,最多的一次我贴了十多万。但我们还是想多演,因为拒绝一次,就少了一个宣传黎族竹木器乐的机会,而且下一回主办方可能也不会再邀请我们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自打2013年底起,黄海林就应市政府之邀,进驻多个中小学,教授竹木器乐。“海南有句话叫"教人精自己傻",意思是教会了徒弟、自己就没有市场了,我不怕这个,我只怕它失传。”
师父有意教,徒弟却不愿学。00后年轻孩子对“年迈”的古曲意兴阑珊。偶然一次,黄海林灵机一动,尝试用鼻箫吹了一回《忘情水》,发现可行,便及时将流行歌曲加入教学计划,“孩子们很喜欢,兴趣也上来了。”
寒暑假期间,为了方便孩子们练习,黄海林在自己家腾出了空房间,供住得偏远的孩子们免费吃住。几年下来,黄海林带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几千人,遍布五指山。
除了曲目之外,黄海林也努力创新竹木器乐的演出形式。过去叮咚一直以辅助乐器的角色出现在舞台上。黄海林思考着到底是什么限制了叮咚,“传统的演奏中,演奏者是站在一人高的乐器背后的,观众甚至看不见他们长什么样。”黄海林试着让学生根据音乐变换点位,舞台顿时灵动了不少,叮咚这门乐器由此从舞台的角落走向了中央,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门曲目,也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学习这一门黎族乐器。
黄海林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领乐团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在政府开办的村民素质提升与民族文化传承培训班里,常常能看到黄海林授课的身影。“来参加培训的有很多贫困户,他们掌握了这个技能后,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多好。”黄海林下意识地轻抚桌上的鼻箫,笑着说道。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10月14日讯(记者谭琦)记者从保亭污水干管改造工程项目了解到,目前项目整体形象建设已完成90%以上,预计10月底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