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姜波用3年时间开设48门校本课程 一名坚持“文化自信”的教育探索者
■本报记者曾毓慧通讯员杨耀科
今天上午,又到了昌江黎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的每周黎锦技艺课堂时间,在授课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同学们腰系机织腰带,双脚稳稳地踩住经轴,双手娴熟地拿着梭子在经线间不停地来回穿梭,一个个精美的黎锦图案渐渐地呈现出来。
开设黎锦课堂,只是该校自2015年以来力推特色办学的一个缩影。3年时间,该校不仅让黎锦、琼剧和扎染这3门教育部认定的优秀文化艺术课程常态化走进校园,还培训教师陆续开设了另外45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昌江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进行有益尝试,教学成果也赢得各方肯定与赞许,其背后,离不开校长姜波这一教育探索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
1973年出生的姜波,有19年党龄。早年,他在北京从教。自2002年起,不足30岁的他开始担任北京西罗园学校校长,7年后转任北京丰台区丰台路中学校长至2015年。在北京这两所公办学校长达13年的校长履历,姜波对教育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2015年,经海南省积极引进,姜波从北京来到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担任校长,自此,他迅速融入昌江这一“山海黎乡”地方教育,坚持“相信每位师生存在的价值,帮助每位师生成就更好的自己”这一校园管理理念,以教师培训为主要策略,力推特色办学,在昌江教育事业领域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个地方的教育办学水平,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师生存在的价值,办学就要坚持文化自信。”姜波介绍,该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全寄宿教育移民学校,有学生近2000人。其中,黎族学生占85%以上,95%以上的学生寄宿,85%的学生享受政府困难补贴,孤儿、残疾等学生200余人。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昌江有黎族文化,学校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将黎锦、琼剧和扎染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姜波坦言,在培训本校师资力量开设校本课程、探索特色办学之初,也不乏部分家长、学生对其质疑与不解。“学校干嘛要开设这种多余的兴趣课程?不会影响升学率吗?”……虽说杂音不断,但姜波始终秉持着一名党员的果敢与担当,持之不懈地努力着。经过系统培训,短短3年时间里,该校开设了45门校本课程。此外,姜波还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更多师生走向北京等城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信心。
努力终有收获。如今,在该校特色办学备受各方褒扬之时,教学成绩也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去年,全校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茅,小学部六年级县统考平均分大幅上升。
“今年我们打算再开设《博物馆》这一门校本课程,主要讲述昌江乃至海南全省的文史故事,目前素材已经收集完毕,已经进入改稿阶段”……在昌江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姜波“文化自信”的脚步越走越坚定。
(本报石碌7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