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语诉衷肠 巧妙化纠纷 昌江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
本报讯(记者郝文磊通讯员羊建树龙伟)昌江黎族自治县法院近日用黎语调处一宗借款合同纠纷。被告冯某及其妻子符某脸上的愁容终于消散,承诺回去以后一定会按照协议内容履行还款义务,同时向承办法官表示感谢。
冯某和妻子符某均为黎族人。2015年12月1日,冯某向信用社贷款2万元用于种植甘蔗,借款期限为3年,还款方式为按月结息、到期还本,妻子符某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贷款发放后,冯某一直按约定每月偿还利息,但借款期限到期后,冯某却未按约定偿还本金。
今年8月1日,信用社向昌江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冯某、符某偿还借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
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韩泽雄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被告符某。在电话里,符某用生硬的普通话承认其和丈夫冯某拖欠信用社贷款一事,但其拒绝前来法院领取应诉材料。考虑到两名被告系昌江十月田镇某村村民,当地主要讲黎语。于是,韩法官决定带上通晓黎语的书记员一同前往冯某家了解具体情况。韩法官在当地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终于找到冯某和符某。韩法官了解得知,夫妻二人不愿到法院领取应诉材料是因为担心会对日后贷款造成影响,担心受到法律制裁。两人均表示愿意偿还贷款,但因所贷的钱已用于种植甘蔗,甘蔗收割后卖给糖厂,至今未收到甘蔗款,因此无法偿还。韩法官还了解到,两被告系该村的贫困户,家中主要经济来源系种植作物和政府帮扶,生活十分困难。
随后,韩法官与书记员一道运用黎话,以“拉家常”“话农常”的方式与冯某和符某展开交流,耐心地进行释法明理,并根据被告人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其详细分析制定还款计划,冯某和符某表示同意。于是,韩法官及时联系信用社的负责人,向其说明冯某的家庭情况和还款方案,原告信用社表示谅解并同意还款方案。
8月8日,韩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来到法院进行确认。在韩法官的主持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8月20日前偿还利息1650元,余款本金19635元及相应利息于2020年4月20日前一次性还清。
新闻推荐
整洁美丽的南罗村。本报记者刘笑非摄■本报记者刘笑非宽敞平整的水泥村道,斗艳的三角梅盛开在路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