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澄迈乡村民富业兴景美
澄迈新兴苗村新貌。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苏晓杰通讯员 王家专 摄
特约记者陈超
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是有名的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如今产业兴旺,村庄环境宜人。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村道巷口、房前屋后垃圾成堆,不少家庭收入低,苦于生计。后坡村凭什么有如此大的改变?答案是“抓党建”。
2016年,后坡村“两委”换届,在外做了10多年生意的曾令群当选村支书。在新班子带领下,后坡村党支部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狠抓党支部建设,用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开展。仅过了一年多,后坡村便实现大变样:村道巷口找不到一丁点儿果皮纸屑;村口崭新的办公楼里,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村民不出村就能办妥各项民事……
“党建+”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案例,在澄迈并不鲜见。“把党建工作摆在最前头,统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确保各个领域都有党组织的声音,既推动工作开展,又激发党建工作活力。”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表示。
扶贫路上
一个也不掉队
脱贫攻坚落到实处,就是要让每个贫困户都摘帽,一个也不掉队。
在福山镇文社村,今年42岁的贫困户陈大吉尽管跛着脚,但每天都要到自己的瓜地去查看一番。由于家人患疾,自己又在年轻时摔断了腿,过去,陈大吉索性“破罐子破摔”,成天泡在老爸茶店,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年逾40也没哪家姑娘愿意嫁进门。
2017年,文社村党支部主动提前联系好销售渠道,并为陈大吉争取到农资补贴,鼓励他试种南瓜。靠着这批南瓜,陈大吉一举赚了3万元。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的陈大吉顿时来了劲,又贷款养羊、种豆角,光是年初头一茬的豆角就让他净赚了10多万元。欠债还清了,手里宽裕了,精神面貌好了,今年2月,“脱胎换骨”的陈大吉娶上了媳妇儿,“真正感到生活有了奔头。”
“要让牛多在坡上溜达,这样它们才能长得结实”“碰上小病小痛的,它们会自己找草药吃……”在加乐镇北统村的小山坡上,通过养牛脱贫的陈元雄一把卷起手中的草帽,一边慢悠悠地扇着风,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自己总结的“养牛经”。
2018年,陈元雄在党支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帮扶指导下,用扶贫贴息贷款买下了9头黄牛精心喂养,“卖了3头,还清了贷款,剩下的都可以拿来赚钱了!”
澄迈通过党建引领,实施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帮助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路”,摘下了“贫困帽”。在澄迈县“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上,接受过扶贫技能培训的贫困户王强在用工合同上郑重地摁下红指印,“一个月工资两千多元呢”;在爱心扶贫集市上,贫困户李开福一天就卖出了100多斤自家种的番石榴,“价格稳定,销量也好”……
今年以来,澄迈县向266户贫困户奖励产业发展资金43.74万元,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奖补337.69万元、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19.5万元;安排就业扶贫公益专岗532人,确保每个零就业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建立1个就业扶贫基地和11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9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政策扶持
力促产业振兴
从一个地瓜到遍地地瓜,从一颗咖啡豆到一片咖啡园,澄迈县规模化发展特色产品,打造了桥头地瓜、福山咖啡等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知名产品。池子大了,可养的鱼儿就多了,越来越多贫困户被吸纳进产业脱贫的“池子”,搞种植、拿分红、应聘上岗赚工资。
“村里的党支部搞了个黑猪养殖合作社,我家是2017年入的股,分红11476元。”中兴镇横滩村村民蔡笃春两指捻着银行流水本的每一页纸,向记者展示入股以来的每一笔分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和支持下,澄迈扶贫产业项目得以迅速落地并发展壮大。
在蔡笃春加入黑猪养殖合作社的那一年,澄迈县成立了凤梨产业协会。协会主动联系各村党支部,安排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们答疑解惑,为种植户们排“档期”,避免凤梨集中上市、价贱伤农。澄迈凤梨由此逐渐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地多搞种植,地少拿工资。地少的贫困户陈桂花就在凤梨园谋了个活计,日薪150元,“好好干,一年能挣5万多元咧!”陈桂花嘴里说着话,双手也没停下。在她手里,一颗颗凤梨被套上袋,似乎正在悄悄酝酿丰收的惊喜。“而且这份工还离家近,家里有什么事都能照应得上。”她笑着说。
福山镇敦茶村,产业化的皇帝蕉、巴西蕉、杨桃种植,为村民们带去了人均逾万元的年收入。金江镇大美村,九品莲花的全年亩产量已突破2.5万朵,每朵售价可达9元。金江镇道南村,“道南福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大家都说"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金江镇道南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委笑道。
为扶持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澄迈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2019年,澄迈拟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6个。为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澄迈还出台了《澄迈县产业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工作办法》,对参与扶贫的企业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配套补贴或奖励,对带动贫困户成功脱贫的企业,按带动脱贫成效给予奖励。
改善人居
建设美丽家园
坐在自己黄墙蓝顶的新家里,仁兴镇新兴村村民蒋桂芳摘掉老花镜,放下手中的针线,举目远眺缓解疲劳,只见远处群山环绕,满目葱翠。
新兴村是仁兴镇仁兴社区下辖的自然村,也是澄迈县唯一的苗族村落。几年前,曾有游客兴致盎然地徒步至新兴村,想要实地体验苗族生活。可当时村民人均收入刚过贫困线,家家户户都只能住在破旧的瓦房里,根本没有接待能力。“致富?这灰头土脸的样子,怎么致富?”贫困户李畅启当初就是这么想的。
2016年,澄迈县委、县政府斥资约3500万元用于新兴苗村整村推进改造项目。在搬迁安置过程中,仁兴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平智带领着项目小组和党员协助村民选址搭棚,帮助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解决临时住所、用水用电,帮助村民申请危房改造补贴款、建房贷款、手把手地教村民填写申请表,为村民奔走于各个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等,帮助村民转移农资产品。
2016年8月22日,新兴村整村改造项目顺利开工。2017年8月,项目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顺利启动。2017年10月,新兴村的苗族同胞乔迁崭新敞亮的民居。2018年4月,该村成为澄迈县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会场,苗村同胞载歌载舞庆祝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老城镇罗驿村,游客络绎不绝。斑驳的墙壁,幽深的古巷,120间经过修复的火山岩老屋连成一片,铺陈出一幅千百年前的古旧景象。“政府投了1000万元给全村的老屋子做修复,村民也自筹了200万元。”罗驿村委会副主任李运达告诉记者,政府有意发展村里的特色乡村旅游,专门聘请了专业团队进行民宿规划与设计,“打造特色民宿,我们这里火山岩的资源这么好,肯定不能浪费。”
澄迈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手笔远不止这些。“2019年,我们准备做32个美丽乡村项目。”澄迈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至2020年,澄迈将打造92个美丽乡村。
(本报金江10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10月15日讯(记者梁振文通讯员吴一非)10月14日,临高南站派出所民警在临高抓获了因涉嫌贩卖毒品被海口警方通缉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