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寒假漫长,部分乡村留守儿童的变形记 老人“管不动”、“疯玩”“晚归”、不愿写作业……孩子吊儿郎当 管教“挂空挡”
7岁的她村里到处跑,爷爷奶奶管不动
早晨7点,定安雷鸣镇北七村,7岁的小婷起床走进厨房,吃了奶奶煮的没有肉片的面条,就找二伯借来智能手机看班主任布置的作业。从微信群里抄下作业写了一阵,无奈有些不会做。爷爷奶奶基本上不识字,她找不到辅导的人。写了一会儿,她就忍不住放下纸笔,带着妹妹跑到村里找小伙伴玩耍去了。已经延长一个月的寒假,她几乎每天如此。
“两年前,她妈妈和爸爸就分开了,没回来看她,她爸爸大年三十回来吃了顿饭,第二天就外出打工了。”小婷62岁的奶奶莫月琴心里发苦,小婷曾抱怨爸妈不在身边,学习也常常不肯上心,叫帮忙扫地也不愿动。
莫奶奶说,小婷每天除了做会儿作业,其余时间就是带妹妹到村里找伙伴玩,玩累了就回家吃饭看会儿电视,看烦了仍然是出去玩。“老伴有眼疾,干不了什么活,我又要去放牛、打理些田地,有时管不到她。”莫奶奶说,小婷有时去村里的水坑玩水捏泥巴,有时与村里孩子玩游戏、打扑克,出去玩都不事先告诉二老。
当被问到孩子出去玩走丢了怎么办?莫奶奶说,小婷只是性格“硬”了些,且只是在村子里玩耍,不会走太远。
目前,在镇里上二年级的小婷上学时间周一到周五,都寄宿在一家私人开办的寄宿点,每月花费480元,依靠父亲打工挣钱缴纳,小婷的爸爸平时在海口做搬运工,一个月回来一两天。
8岁的她是晚归族,常在村里找同伴玩
“寒假你是怎么过的?”
“早上9点半起床,有时吃早餐有时不吃就跑去村里找同伴玩,中午12点多回来吃饭,接着出去玩,晚饭再回来吃,吃完再去玩,晚上11点回来睡。”
“每天都这样?作业呢?”
“每天这样,作业花点时间做一下。”
在定安奇昌坡村,8岁的小玉向记者讲述自己一天的生活。父亲早已外出打工,母亲也不在家。小玉说,寒假太长在家里无聊了就跑出去玩,她有些想回学校了。父亲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奶奶和有腿疾的爷爷照看小玉。“常常是一溜烟就没影了,这些天时常晚归,我们都睡了才回来。”68岁的爷爷陈家业说,平时如果上学,小玉就会在晚上9点多回家睡觉,孙女和二老住在一间瓦房里,但因为寒假延长,孙女就玩得有些“疯”。
当被问到太晚回家怕不怕时,小玉说有灯不怕。
小玉的父亲陈明君在外帮人打散工,有时是帮人伐木。“干活比较累,一天也就100元的收入,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儿。”陈明君说,干完活回到家常常也是夜里,基本没有什么时间管教孩子,但时不时会叮嘱孩子多学习,少在外面玩。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玉往往要等父亲回来后再借用手机抄录,写完后拍照片再传给老师批改。
学校:强化家访教育或是好办法
“即便停学不停课,布置了作业,但有些孩子或因为手机信号差或者偷懒,不愿做。”澄迈文儒中心学校王副校长说,寒假延长,管教不到位,对孩子的学习和安全是考验。学校能做的就是尽量多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配合老师教导孩子。
“我们一到六年级一共1500多个孩子,据统计,留守孩子就有200多个,这些孩子的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只剩老人看护孩子,寒假还没有结束,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安全管理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定安雷鸣镇中心学校副校长朱武平说,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时不时在家长群或者给家长打电话提醒,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而对于留守孩子来说,学校也在尝试做一些家访教育,上门跟孩子聊聊并且给家里老人提醒,但客观上做不到覆盖。“不过,家访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加强这一块或许是应对寒假延长孩子管理的好办法。”朱武平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余小艳)压浆、砼换板、砼碎石化……近日,省道S317金马大道改建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