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一批批忠实读者与海南日报共成长纸墨记录历史 妙笔书写担当
林书喜余小艳
虽然已90岁高龄了,但澄迈县退休老干部王宏宽多年来每天坚持看《海南日报》的习惯没有变。每天下午2点午睡醒,趁着精神劲儿正足,王宏宽戴上老花眼镜,开始细细阅读起来。
在全国自强模范洪志功的书柜里,珍藏着厚厚一叠《海南日报》。对于他来说,这些泛黄的纸页上,那依旧清晰的一篇篇字迹,是其生命故事一篇篇难忘的记录。
“从16年前踏上海南岛的那一刻起,《海南日报》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85后”扶贫干部张传山这样描述自己与海南日报的情缘。
……
一路走来,一批批忠实读者与海南日报共成长,对于他们来说,海南日报是了解省情动态的益友,是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良师,更是值得一辈子珍惜的莫逆之交。
对于海南日报来说,70年,变的是从“铅与火”“光与电”到“端与云”的迭代,不变的是与海南共同成长的初衷;变的是信息传播载体、媒体传播规律、受众阅读习惯,不变的是海南日报人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的初心;变的是从单一报纸到报网微端全媒体的融合,不变的是一代代报人坚守舆论阵地的使命。
时光知味油墨留香一叠叠新闻纸里,有故事,有思辨,有现实,更有情怀
“我最喜欢看《海南日报》,每一天我会花3个小时的时间读书看报。”在定安县定城镇山椒社区多校村的知海书屋,从一页页泛黄的老报纸,到当天新鲜出炉的新报纸,都被书屋主人孙衍吾用心地保存着。今年61岁的孙衍吾说,他从1980年开始自费创办知海书屋,订阅书籍、报刊给村民阅读,
2019年国庆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孙衍吾策划了一场特色书报展,将自己收藏的主流报刊的国庆版面找出来展示。一张张报刊,记录着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也让参观者备受鼓舞。孙衍吾对记者说,2019年10月2日《海南日报》用了20个整版做国庆报道,“内容从北京到海南,既大气又贴地气,我很喜欢。”
孙衍吾在30多年的报刊收藏中,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不止祖国的巨大发展,还有新闻报道文风的变化,报纸更加贴近我们群众、更加贴近生活。”
为了让更多人在参观、欣赏和品鉴报纸的过程中,了解新中国,特别是海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享祖国繁荣富强的盛况。孙衍吾制作了一个读报栏给村民看,他还会经常带着当天的《海南日报》到一些腿脚不方便的村民家中给他们读新闻、讲政策。
孙衍吾说:“《海南日报》是一份有权威性接地气的报纸,我希望更多人了解国家在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党和政府都在为群众做什么。”
1979年,王宏宽自费订了一份《海南日报》,特意带回家给孩子们看。那时候一份《海南日报》要1角钱,相当于2斤蔬菜的价格。“我老伴有些舍不得,旁敲侧击地给我提了几次意见。但在我看来,《海南日报》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从那时起,王宏宽全家人一起看《海南日报》成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不仅如此,但凡从《海南日报》上看到重要新闻、好的文章,他都会跟孩子们一起动手,把报道裁剪收集起来,分门别类,用订书机订成小册子;或是汇总成厚厚一沓,用棉麻绳做成书籍,以便时常温习、翻阅。
王宏宽说,小女儿留学后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机会回琼,为海南建设、为国家发展出智出力。孙子大学毕业之后,响应国家号召,入伍服役十几年,后来进入司法部门工作。他们的人生选择与《海南日报》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同一份报纸,在海口公务员周荣眼中却是另一种情缘。
“回顾和《海南日报》走过的21年,往事历历在目,日久弥新。”周荣说,小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当上记者,来到海南,《海南日报》却让他感到梦想是那么触手可及。
1998年,周荣从安徽的一所军校毕业,分到海南某部队,自此我在海南一待就是21年,并定居海口。21年来,通过《海南日报》的报道,见证了海南的飞速发展。
周荣说,自己业余时间喜欢写作,经常独自坐着公交车满城转悠,跑遍了海口大街小巷。1998年,写了一篇《去海边,挺麻烦的》投给《海南日报》,建议海口的城建部门可依托白沙门阳光海滩,将15路、17路公交车或中巴车延伸到阳光海滩,将原来公交车终点站至海滩的那段水泥路改建一下,路两边也好好规划。这篇小文章很快在《海南日报》上发表,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最终得到改善。
2000年10月,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突袭海南。那时周荣还在南海舰队航空兵部队某汽车队任排长,他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最终,洪水退却了!那一次,周荣被地方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还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的采访,事迹刊登在《海南日报》上。
良师益友纸短情长一叠叠新闻纸里,有梦想,有泪水,有信赖,更有责任
1999年7月,大学毕业的洪志功由于身体的残疾,在求职中四处碰壁,没有如愿找到一份工作。1999年7月29日《海南日报》刊发题为《残疾大学生,敲开就业大门难》的报道,报道了洪志功和另外两位残疾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故事。
洪志功回忆说,见报后一家大酒店决定录用他,但在体检时却没有合格,最终还是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尽管如此,洪志功还是为自己能得到《海南日报》的关注而感到了走进社会后的第一份温暖。
不屈服命运的洪志功,利用在大学里自学的理发手艺在海口这座城市开了家简陋的“二元理发店”,开始艰辛地自谋生路。
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此自谋生路再一次引起了《海南日报》的关注,呼吁社会关爱残疾人。2000年2月13日,《海南日报》登出一篇题为《二元理发店》的报道,洪志功的名字和事迹再一次被公之于众。洪志功说,这篇报道,让他渐渐体会到自己看似无奈的自谋生路,其意义不单单是让自己活着,同时也能带给别人一种启迪和力量。
洪志功说,自己一路过来的有些与众不同的故事就是一本书,这是自己该留下的,能留下的。于是在谋生空闲之隙,开始动笔叙写自己的生命之书《痛苦中的微笑》。经过了两年多顽强的坚持,20多万字的生命故事终于工工整整地落在了稿纸上。“是《海南日报》对我的第二次报道,触发我最终写下了自己的这部生命之书。”
2004年2月4日,《海南日报》今日关注栏目整版推出了关于洪志功的长篇特写《志功的微笑——一个肌无力患者与他的自传长篇》,这篇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帮助下,洪志功得以住进了省医院,接受检査和治疗。“与此同时,《海南日报》也对我的事迹进行持续跟踪报道,我因此有幸被许许多多的人认识,自己也得以认识了许多关注和支持我的人。”
《痛苦中的微笑》在海南出版社的帮助下也得于付梓出版。之后洪志功的第二部书《青春遗痕》、第三部书《心灵湿地》,也相继顺利出版,与读者见面。
张传山是山东郓城县人,2003年12月应征入伍,被分配到海南省军区司令部教导大队服役。张传山说,当时第一次出远门的自己就来到了美丽的海南岛,心里十分高兴。
“部队有一个学习制度,每天下午3点到3点半是阅读报纸时间。海南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了解海南最好的渠道就是阅读当地的报纸。”张传山说,《海南日报》是自己最喜欢阅读的报纸之一。
当兵的总有一天会脱下这身军装,面临在哪里安家立业的选择。“通过多年阅读《海南日报》,我相信今后海南的发展潜力会很大。”2015年12月,在部队服役整整12年、已是三级士官的张传山转业。经过几番考虑,他还是决定留在海南,把海南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干出一番事业来。
2016年3月,张传山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口分行工作,成为一名客户经理。2018年5月,单位决定选派一名工作人员到单位所帮扶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梅村当驻村工作队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张传山主动请缨。张传山说,到保梅村后,全心投入工作的同时,每天坚持阅读《海南日报》,特别是看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以借鉴他人的扶贫工作经验。
2018年10月,张传山在《海南日报》上看到海南爱心扶贫网上线的消息后,想到村里有个梦家花生油作坊,生产的花生油质量不错,但销路一般。张传山立即按要求准备好了申报上网的材料,送到县扶贫办。很快梦家花生油上线了,当月销售额就有1万多元。如今,梦家花生油作坊月销售花生油1000公斤,营业额达3.6万元,还解决了5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风雨兼程真情相随一叠叠新闻纸里,有荣光,有眷念,有坚持,更有期待
儋州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董新明说,如果没有2015年海南省面向全国公开引进教育人才的工程启动,自己是难以与《海南日报》结下缘分的。而从当年9月正式入职儋州二中的那天起,自己与《海南日报》立刻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感觉如同饮用海南的椰子水一样甜美、舒适。在《海南日报》创刊70周年前夕,作为一名投身海南、筑梦教育的湖北籍老师,要把三声感谢送给《海南日报》。
感谢《海南日报》让他分享了一个大美、全新的海南。远离家乡、只身从教的日子,一捧起《海南日报》,就有一种舍不得放下的感觉。借助这一媒体,自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可以触摸海南风情,可以感受琼岛新貌。
感谢《海南日报》为他的语文教学提供园地和平台。“教育周刊”是《海南日报》的副刊,是我们海南教育人的园地和平台。在这片园地里,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编辑记者一起耕耘,奉献出了教育的灿烂。
感谢《海南日报》为儋州二中的转型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儋州市第二中学是儋州市重点中学,办学历史悠久,办学业绩突出。三年来,学校校容校貌大为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社会口碑越来越好。
周荣说,海南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名曾经的军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会奋力拼搏、发光发热,为把海南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愿意每天跟《海南日报》一起见证海南的发展。
“七十年的风雨,七十年的荣光,您是海南这艘航母上方一面飘扬的旗帜,领航和见证着海南的劈波斩浪,您更是海南这方热土上一盏大爱的明灯,温暖和照亮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夜空。七十华诞,新的起点,深挚祝愿您一路光明!续往开来,书写新时代的锦绣华章!”在海南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洪志功用这一段文字表达祝福。
而王宏宽老人则写下了一幅对联表示祝福:政策解读,信息传递,日日谱写民生福祉;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天天描绘华丽篇章。感谢《海南日报》48年相伴,祝愿《海南日报》越办越好,绿树长青!
(本报海口5月6日讯)
新闻推荐
上接A01版“前一天递交申请材料,第二天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海南正大农牧公司负责人庞来宾表示,多亏了政府及时帮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