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红“妃子笑” 谁人识
在海南,每年一过了“五一”长假,爱吃水果的朋友们就开始坐不住了,因为不久之后,就是荔枝上市的季节,他们准备在荔枝上市的第一时间,将其带回家中。而更心急的朋友们则会联系熟悉的荔枝园,在上市之前就摘一些先尝为快,即使冒着炎炎烈日,晒脱了皮也值得。
在众多水果当中,若论味道,荔枝可以拔得头筹,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美味的水果却有很强的季节性,并且耐贮存能力极差,不仅如此,荔枝还经常出现“大小年”的情况,产量不甚稳定。荔枝季一年仅此一次,错过就要再等一年,试问,有谁在这些红色的小圆球面前还能坐得住呢?
不仅如此,荔枝还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水果,从汉代开始,各类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出现“荔枝”的名字,而杜牧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是妇孺皆知。吟诵着古人留下的诗句,不由对这能博贵妃一笑的荔枝的出生地产生无限的好奇。
贵妃荔枝产自何方?
只要一提到荔枝,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杨贵妃,虽然杜牧诗中不乏贬义,但是杨贵妃与荔枝的缘分却是割舍不开的了,而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产于何处,这又引起了一桩史学公案。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进贡给杨贵妃的荔枝是产于巴渝一带。一说起四川和重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辣椒和柑橘,而对此地所产荔枝不甚知晓。然而,川渝确实出产荔枝,而且还由来已久。四川很多地名都与荔枝有关,“荔枝湾”“荔枝桥”“荔枝坡”“荔枝林”等,不胜枚举。而白居易在忠州(今重庆忠县)任太守时,曾在家中大量种植荔枝,并留诗为证:“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诗中,白居易感叹荔枝结果太慢,十年之后,等自己手植的荔枝结了果,自己还不知道身处何方能不能品尝得到。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川陕之间的秦巴古道虽然崎岖艰险,却为往来南北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历史学家考证,杨贵妃所吃的荔枝正是由这条古道送来的。早在宋代时,就有史料记载,在川陕之间曾有一条“开元时涪州进荔枝路”;而在元代的记载中,更是将这条路的来龙去脉讲得十分清楚,此路为“王莽所开,唐明皇荔枝路”;到了清代,有记录四川风物的著作中称:“贵妃嗜涪州荔枝,岁命驿致,故东坡诗云"天宝岁贡取之涪",今子午谷尚有荔枝道”。蜀道自汉而有之,而唐代玄宗因为贵妃喜食荔枝,则将之打造成一条荔枝专供路线,其背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
杜牧诗中杨贵妃所食的荔枝产于蜀地,基本已是定论,但是,除了蜀地之外,杨贵妃有没有可能吃到其他地方进贡的荔枝呢?当然可能。有记载称,当年“南海与涪州并进荔枝”,杜甫在一首回忆开元盛世的诗歌中也写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可见,当时不止蜀地一处在进贡荔枝,更远的南海(今广东一带)也有进贡,甚至,两广进贡荔枝的历史比川渝更为悠久,有记载称“自尉佗献汉高帝始”,也许是路途过于遥远,到了唐代,岭南的荔枝竟不为人所知,而随着杨贵妃喜食荔枝,南海的荔枝才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有意思的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张九龄曾经写过一篇盛赞荔枝的文字,称:“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瑰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诸公莫之知,固未之信。”如果细查张九龄的身世,就会发现,这位宰相原籍广东韶关,这样盛赞家乡的荔枝,多少有点为家乡“带货”的意思,但是,从张九龄的字里行间也能体会到一种无奈——山水重重,这种在故乡极为平凡的水果在长安竟珍贵如斯,连西掖(中书省)内诸公也无人知晓。在唐明皇专门为杨贵妃开辟了“荔枝道”之后,南海荔枝也大量出现在诗人的作品中,也不知这里边有没有张九龄的功劳。
古人如何保鲜荔枝?
喜欢吃荔枝的朋友们都知道,荔枝在诸多水果中可以说是最不耐保存的了,稍微吃得慢一些,其味道就会大打折扣。白居易在那篇著名的《荔枝图序》中说“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的这一特点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过。很多人都希望荔枝能够久藏,但实际上,荔枝之所以被称作是“荔枝”,正是因为其储存时间极短。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很多水果的名称,其中就有“荅遝离支”一句,此处“离支”即是现在的“荔枝”,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正是因为其在进贡过程中要带着大量枝条一起运输,只要一从枝头离开,就会变质腐坏。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吃到荔枝可以说是脑洞大开,发明了各种各样、靠谱不靠谱的荔枝保鲜技术。据说,最早的做法是将刚摘下的荔枝连同枝叶一起装进新砍的竹筒里,然后用竹叶混着泥封好,可以保证数日不坏。这一方法流传甚广,我们都知道宋代苏东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他的表哥文同也同样爱吃荔枝,他在一首诗中记载了当时运输荔枝的方法:“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筠籢”就是竹箱子,而“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经过长期运输,打开竹箱,荔枝色且未变,可见,用竹器保鲜荔枝的方法是比较靠谱的。而明代有人称用这种方法储藏荔枝“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则不知是不是夸张之语了。
到了后来,出现了一种类似于现今“荔枝罐头”的做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以蜜水满浸。经数年,味色不变,是予终岁皆有鲜荔枝之饱。”这段话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为了能随时吃到荔枝,不惜用当时价格不菲的蜂蜜去浸泡,可见荔枝魅力之大。
而历朝历代,都流传着一种颇为硬核的荔枝保鲜技术,即直接把荔枝树从南方运往北方,有传说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荔枝即是这样被运到长安的。有人为杨贵妃设想过这样一条荔枝运输路线:“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由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楫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宫,则一日可达耳”。还有传说天津的“卫青”萝卜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当初为皇帝送荔枝时用的就是直接将整棵荔枝树运到北方的办法,到了天津,再把荔枝摘下送进京城,所余泥土带有荔枝香味,种出的萝卜也格外好吃。林林总总,不知是真是假。而有人还提到过一种类似的方法,即在荔枝将熟时,连枝带果地砍下,扦插进被同样砍得只剩根部的芭蕉中,让荔枝靠着芭蕉的养分继续生长。由于芭蕉生命力顽强,运输途中不易死亡,而荔枝也靠着芭蕉的养分得以成熟。这在我看来,远比将整棵荔枝树运至北方的做法靠谱得多。
长久以来,正是因为交通的不便,海南荔枝并不为人所知,而海南本身就是荔枝的原产地,其气候优势又使海南荔枝的品质和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交通的发达以及保鲜技术的进步已经能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吃到新鲜的海南荔枝了。海南不但有着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羊山荔枝种植系统,还在不断开发出新的荔枝品种,目前,除了常见的妃子笑、白糖罂、大丁香之外,永兴火山荔枝王、澄迈无核荔枝等优良品种已经量产面世。在这个荔枝的季节,来海南品味各种荔枝,绝对称得上是人间难得的乐事。
新闻推荐
被控敲诈勒索故意伤害等罪名 澄迈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涉恶犯罪团伙案,11人受审
本报讯(记者王季)5月14日,澄迈县法院开庭审理以徐某存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案,11名被告人受审。据指控,2009年以来,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