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我们村里有能人
开篇语
10月5日,海南省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旨在畅通资本、人才、服务下乡通道,推进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
10月20日,记者从海口出发,环岛采访一周。听知名村庄的老故事新成就;村里废弃学校焕然一新派上新用场;老支书为落地刚冒出的新打算“着急上火”;农业农村局想着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县600多个合作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型央企加入了,培训学校校长加入了。村民成了职业农民,每月拿固定工资,年底有分红,村集体收成更是喜人,农村市场主体在成长。
村民、企业家、村两委干部、返乡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大家都在细细研读“十八条”,让乡村更富有、更美丽。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措施》开篇即强调人才,鼓励乡村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畅通人才下乡通道,并将能人下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单列。
采访中,每个村都会碰到这样的能人。有抱朴守拙的乡村手艺人,有在外打拼多年的商界精英,也有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深植乡土埋头苦干,成为村特色产业带头人。
榜样的力量无穷。我们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的能人“出镜”,他们与村集体合作模式与回馈方式,却是殊途同归——造福乡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康景林文/图
澄迈效古村:
村里的树叶能换钱
在澄迈,有一个村子的树叶能换成钱。
加乐镇效古村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200亩沉香林,医药公司每年都来收购整村的沉香树叶,每年来收3次,连收一个星期,一天收走600斤。
这是小钱,可村里人过日子仔细,不会放过。村沉香合作社从种到销,一条龙地赚着沉香全产业链上的钱。近5年以来,年年营收在800万元以上,最高时曾突破1000万。
56岁的蔡亲信回忆,自他记事起,村里人就靠打鱼为生。他自小跟着父亲打鱼。卖鱼时结识一位汕头商人,带他学沉香加工手艺。1996年,学成归来,他看到打鱼的乡亲们还在砍沉香材当床板睡。
“头几年,建了沉香加工作坊,吸引村民种植沉香,动员村民承包土地种沉香。”2014年,蔡亲信牵头,在村里成立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效古沉香”商标,沉香种苗培育、种植管理、人工造香、加工制品、提炼精油、国内外销售业务样样涉及,逐渐做大做强。在澄迈县政府的推动下,效古村很快成了闻名海南的沉香村。眼下,合作社从最初入社的5位村民发展到36位,其中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近两年,蔡亲信承包了村里30亩土地,打造了效古村沉香林展示区、沉香展览馆、咖啡长廊、垂钓园区,围绕沉香在村里建起一处假日休闲园区,吸引热爱沉香的市民游客前往。
一生执着于沉香一件事,蔡亲信无疑是成功的。他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乡土专家、海南省南海乡土人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加乐镇的沉香种植突破1万亩。
交地租,建沉香园区,账面上蔡亲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做贡献;私下里,他一直在回馈乡里,扶老济困,为村里公益事业出资,资助贫困大学生4年的学费。
白沙荣邦乡:
1斤百香果卖到60元
2019年6月,白沙黎族自治县荣邦乡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推介会,一顿猛如虎的操作,让“荣邦百香果”品牌名声大噪,小黄金品种受到市场追捧。海南绿野鲜送农业有限公司全程营销品控,15粒特级黄金百香果卖价高达238元,1斤果卖到60元!全乡800余亩百香果分级销售,线上电商与线下大渠道销售双管齐下,销售火爆。
2017年,荣邦乡尝试种植15亩黄金百香果,实现了零的突破。至2020年5月底,全乡已栽种1480亩,年底,第二个大花期的产量可达230万斤,完美对接春节市场。拼面积、比品质,荣邦乡已成为海南百香果产业核心区。
这缘于一位返乡创业的白沙能人符君伟,海南绿野鲜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农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符君伟发现了荣邦的特殊之处,“这里有野生百香果!”再钻研,原来巴西是全球百香果发源地,与荣邦乡在年均温度、降雨量与光照时长方面惊人地相似。隔着赤道,两地纬度均为19°,南北遥相呼应,分属南北半球百香果种植的黄金带产区。
“这一发现让我下决心干了。”符君伟与荣邦乡合作,投资百香果产业,从种植、营销、品牌、策划进行深度合作。
符君伟聘请台湾专家,生产“吃鸡蛋喝牛奶的百香果”,拒绝化肥,用生物菌技术生产液肥,通过根部进行滴灌,专注高端果生产。2019年,第一批果采摘,金黄的百香果一面市就是“王者”:果皮亮泽,果香浓郁,果肉饱满易爆浆,荣邦百香果,甜蜜的黄金果,现在成已成为高端果的代名词。
以返乡“能人”形象出现的符君伟诚心服务乡村,产品有销路,村民有收益。他迅速得到村民的支持,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495户、2098人入股百香果产业,扶贫资金为公司运营注入第三股活力。
三亚海棠区:
温泉鸭成了伴手礼
“我们带领村民在温泉中养鸭子,把它打造成海棠湾的伴手礼。”卢杰是海棠区湾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从北京调往海南省地震局工作,2019年春节后,到湾坡村驻村。
卢杰率乡村振兴工作队对湾坡村的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村两委深入讨论,为村民们找到一条致富路,全力打造本村特产——湾坡鸭。
“三亚湾坡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政府扶持资金50万元投了进来。25位村民自愿报名成为合作社社员,出资20万入股。
2019年夏,湾坡鸭一期产业示范基地在三亚基本建成,位于水稻国家公园内,面积30多亩,初步实现了“稻鸭共作,鱼鸭混养、种养结合”的养殖理念。在这片基地里,每户饲养规模在每月500-1000只左右,严格按照合作社饲养标准养殖。“三亚湾坡鸭,天天泡温泉,吃鱼又吃虾。我们主打与生态融合的养殖,打造特色,强化产品亮点。”卢杰说,选择这块基地是有道理的,它位于湾坡温泉下游,鸭子可以泡温泉。基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活鱼活虾已将湾坡鸭的嘴养刁,“这么舒适的放养环境,鸭子质量杠杠的。”
2020年第一季度,合作社共完成近万只湾坡鸭销售,产值50万元,产业效益初显。
卢杰与工作队的队员们将“湾坡鸭”作为一村一品重点工作抓,邀请专家完成湾坡鸭历史文化挖掘和创作,组织湾坡村民自发创作《三亚湾坡鸭》歌曲和MV。2020年9月,湾坡鸭网络直播间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国庆期间,村民们试水在线直播卖鸭,想方设法吸引流量。“种养结合、稻鸭共作、鱼鸭混养,这样的立体循环经济理念正在被村民认可接纳,湾坡鸭正在成为海棠礼物,成为一款美食伴手礼。”卢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季通讯员陈焕林)10月26日,澄迈消防救援大队采用实地检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产品专项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