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温情的报纸唤起社会爱心一篇报道 改孤儿命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王燕珍
2010年中秋节前夕,南国都市报记者张期望接到线索:在澄迈县金江镇长坡村委会土尾村,因年迈的父亲去世,而从越南嫁过来的母亲随后自杀,两名男孩成为孤儿。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两个孩子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一间没有门,只有三堵墙的房子,后面是一堆杂草。2010年9月21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见到王介海和弟弟王介河的时候,15岁的他带着13岁的弟弟站在一间倒塌了一边墙破屋前,兄弟俩满眼迷茫,身后是他们用去世的父亲留下棺材板搭的简易床。
在兄弟俩的房间门口,两只饭碗就放在一块木板上,旁边是用四块砖搭设的“灶头”。“灶头”旁边放着一个瓦罐和一个瓦钵,瓦钵里面装了小半钵的芋叶稀饭。这就是兄弟俩一天的饭食。
15岁的哥哥成绩优秀,已在长安中学就读,老师认为,照他的水平,正常发挥可以考上重点中学。兄弟俩在父母去世的一年后,一直住在已倒了一堵墙的破旧房子里。
为了生计,哥哥辍学在家替别人放牛,以换取口粮,而弟弟则经常去地里挖野菜。没钱买油,油灯晚上一般只点半个小时。
此事经《南国都市报》报道后(见2010年9月22日4版《半钵竽叶稀饭就是一天口粮澄迈孤儿兄弟苦度日》),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在中秋节当天要求民政厅厅长带领工作人员前往澄迈,了解兄弟俩的情况,做好两兄弟的救助工作。澄迈县政府也拨款为兄弟俩修建房屋。报道也引来了爱心企业的关心,椰树集团决定每月资助两兄弟每人600元,直至两兄弟大学毕业。
“没有你们的帮助,没有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我无法拿到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2016年9月3日上午,王介海说。高考中王介海发挥失常,但是考分还是达到了三本分数线,他选择了学费比较便宜的专科学校,报考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并被录取。椰树集团相关负责人在听说后,立刻表示愿意资助每学期8000元的学费,每月还给他1100元的生活。
弟弟王介河上完初中后,选择了去广东惠州打工。在爱心帮助下,十年之后的今天,兄弟俩已长大成人。
目前,弟弟在海口跑外卖,王介海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对口工作,如果有可能将边工作边考公务员。
抱薪者奔波于雪夜,送炭者多跟从报人。正如这对孤儿兄弟,很多人的命运,通过一张温情报纸而改变。
大事记
2004年
7月21日
《喜生三胞胎愁煞穷父母》报道了海口三门坡红明农场洪喜村郑丽美生了三胞胎,无力承担抚养费用。市民们见到报道后,纷纷给三个小家伙提供帮助。后来,本报又多次对三胞胎家庭进行救助报道。
2005年
6月18日
新闻连续剧《渴望——小彬寻父记》报道了在琼海长坡镇,9岁的小彬自从父亲去广东打工后就独自生活,在当年父亲节来临之际,本报策划特别报道,带着小彬去广东找父亲,这对父子收到一份大惊喜。
新闻推荐
把安装到墙体电线扒拉下来,对显眼处成捆的电线却视而不见?澄迈老城海岸警察蹲守半个月擒贼 工地“黑手”落网记
犯罪嫌疑人符某坤指认作案现场□本报记者李崇育澄迈老城镇一个建筑工地上,装好的电线总是不翼而飞,放在外面显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