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桥东村委会副主任王平突发脑梗塞,复健中他最牵挂扶贫产业 “大伙还等着,我不会倒下!”
■本报记者陈卓斌
12月1日上午,阳光覆盖了澄迈县桥头镇桥东村,村中的数百颗桑树苗在阳光下茁壮生长。“这些小树苗长得好,希望亲手栽种它们的平哥能早日康复,来看看他最牵挂的这批桑树苗。”说起桥东村委会副主任王平,村委会委员王昌仕脸上带着忧愁。
海南日报记者在王平的办公室里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他没来得及写完的材料,内容停留在了“种桑养蚕产业三年规划目标”这一处。11月初,王平在到镇政府领完扶贫资料后突发脑梗塞住院。经过抢救,王平虽脱离生命危险,但说话不利索、手脚麻木等问题仍困扰着他。
“他太累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克孙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王平除了分管扶贫、民政等工作,还要负责管理村里的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大到解决全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问题,小到照料一只只蚕宝宝的"生活起居",他都身先士卒、十分耐心”。
李克孙说,尤其是前阵子面对繁重的扶贫工作,55岁的王平没说过一个“累”字,骑着摩托车来回奔波操劳,直至病倒。
桥东村委会下辖9个自然村,总人口逾2500人,因土地较干旱、水利不畅等原因,村子经济底子一直较薄弱,村子也尝试过种植香蕉、甘蔗以及诺丽果等,均未见起色。“今年1月,澄迈县桥头镇组织我们到临高县皇桐镇学习种桑养蚕产业,这才为我们村引来了"源头活水"。”王昌仕说,看见村子发展的希望,王平非常兴奋,干起活来不分昼夜,什么苦活累活都不放过。
在王平等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种桑养蚕产业不断传来利好消息:蚕茧以“张”为计算单位,每张茧约有100斤,能带来约2200元收益,每隔15天就能销售一次。今年6月,第一笔分红3万元已交到了基地纳入的26户贫困户和巩固提升户手中。
“平哥,我们前几天卖出了今年最后一批蚕茧,市场反应好得很……”12月1日下午,带着喜讯,王昌仕、李克孙等人再次来到王平家中看望他,却不曾想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平打断:“村里还有好多事要忙呢,你们别为我操心,都去忙工作吧!”说完,他支起虚弱的身体,准备开门送客。王平的妻子赶忙拉住他,向众人致歉:“他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回家复健以来,总在念叨着那些桑蚕,一心就想赶快恢复,回去干活哩!”王平见状只能作罢,便坐下向王昌仕、李克孙问起桑蚕基地的发展情况,当听到新一批桑树苗生长茂盛时,他脸上才逐渐展露出笑颜。
见到往日身材高大、健步如飞的同事变成此般境况,王昌仕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出他们的担忧,王平最后执意要步行送客,“你们看,我的身子骨好着呢!脱贫致富任务艰巨,大伙还等着我回去帮忙,我可不会在这里就倒下!”夕阳下,王平一步一步向前挪动,脚步虽然不快,却踏实稳重,就像脱贫攻坚的步伐,坚实有力。
(本报金江12月6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海口12月3日讯(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夏贞吉通讯员吴运霞)12月1日至2日,来自广东广州、揭阳、湛江、汕尾、汕头、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