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秋分:素节心如秤 秋意正容平

海南日报 2019-09-23 12:09

秋高气爽。一只在椰子树上栖息的白胸翡翠。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9月21日,秋分将至。俯瞰文琼高速琼海段,很多水稻已经收割完毕。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文\本刊特约撰稿张意薇

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180°为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董仲舒《春秋繁露》)“分”是“半”的意思,琼北有民谚:“秋分秋分,日夜平平分。”和春分一样,秋分交节当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秋分处仲秋,亦为“秋之半”,不仅是自古以来备受重视的农时节气,还蕴藉着一种从容、平和的公正与安定。

一杯敬丰收,一杯敬团圆,秋风雅月庆丰收

晋代张协《七命》称:“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天凝地闭,风厉霜飞。”(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素节:秋令时节,后又引申为清白操守。)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天气转凉,人们要顺应天时收敛闭藏,且注意添衣保暖了。

古时,秋分祭月曾是国家最重要的祭礼之一。但由于秋分节气的划定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若人间隆重祭月而天上月隐不现则很尴尬,后来人们将祭月时间固定在阴历八月十五(即按月相周期看,这天月亮最圆最亮),便演化成了后来的中秋节。

在乡村,秋分日会设立秋社,人们为丰收而向土地神报谢。也有地方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的,还根据秋分与社日的前后时间关系占卜预测收成,这被称为“秋分占候”。同时,秋社也是乡里宗族庆丰收、喜团聚的大型集会,往往安排一些诸如饮酒、游戏以及戏曲表演等娱乐项目,人们通过这种轻松休闲的方式来加强乡土社会的宗族文化认同感。有些地方的农民还有“走社”的习俗,也就是带着礼物走家串户感谢乡里乡亲的帮助,被拜访的老乡也会拿出美食来招待客人。

2018年6月,国家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既沿袭了乡间秋社庆丰收的传统,也提供了展示农村改革新面貌的舞台。秋分成了为数不多的兼具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佳节,古老的节气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有“天然大温室”美称的海南,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孕育农作物的天赐之地。琼岛致力于将农产品展销与民俗文艺、乡旅活动等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海南农民丰收节”。其中,儋州农民以唱调声的形式抒发丰收的喜悦,展现出海南人民的乐观与勤劳,还成功入选了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乡村文化活动。2019年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儋州更是将丰收节、中秋节与调声节合办,盛大非凡、韵味十足。

秋分还有不少趣味民俗。秋官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并唱吉祥话,被称为“说秋”。岭南地区秋分要吃秋菜、喝秋汤。秋菜就是一种野苋菜,将秋菜和鱼片一起滚汤,则称“秋汤”。俗谚曰:“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另外,虽然各地芋头的最佳收获时节不同,但大江南北不少地方都不约而同地在秋分吃芋头。既补中益气,还可讨得“余头”(富余)的好彩头。海南民间的椰丝芋头饭也是别具风味。将米饭、芋头配椰丝、蒜蓉等煮制,香糯可口、余味绵长。当地最有名气的品种是儋州香芋,现在农户已在政府的引导下分批种植、错峰上市,不仅拓展了销路,还使好这口的食客随时可以尽享美味。

一手执公器,一手执公义,心月同光守廉洁

秋分农事活动非常繁忙,除了秋收,依然要秋耕、秋种。华北地区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说法,秋分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一年辛勤盼个秋,棉花拾净才说收”,秋分还有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北方农村有“四大白”的俗俚:“新摘的棉花,精粉面,大姑娘的皮肤,剥皮的蛋。”在百姓心中新棉胜雪,煦暖了人间的勤劳人家。

宋代抗金将领李纲曾谪居海南一个月(1129年),他在《南渡次琼管纪土风志怀抱》诗中记录了琼地风物:“薯芋充嘉馔,螷蠃荐浅盘。蒌藤茶更苦,淡水酒仍酸。黎户花缦服,儒生椰子冠。槟榔资一醉,吉贝不知寒。”吃喝方面,番薯和芋头算海南的美食,蚌、螺这些水产是常见的盘中物。当地的茶和酒还喝不习惯,槟榔倒嚼之欲醉;穿戴方面更新奇了,黎族的服饰绚烂多彩,书生们还带着椰壳做成的帽子。最后一句的“吉贝”指海岛棉,李纲称这种棉絮做成的衣服有很好的保暖效果。

相传此前苏轼被贬海南时,琼州百姓便赠他吉贝衣,东坡以诗回谢:“遗我吉贝衣,海风令夕寒。”真可谓宦海浮沉,海风虽冷心却暖啊!

物产虽珍贵,也免不了它带来的几家欢喜几家愁。明代海南先贤唐胄有诗:“君不见女苦吉贝男苦公式,停车请免崔相公。前朝旧事数百载,至今青史扬清风。”(《藤作》)原来苏轼和李纲后不到百年,又有一个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历尽艰险主动踏上海南岛。约公元1211年,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升任广西提点刑狱,亲巡琼地各处。崔与之在海南,不仅自带费用,不用地方州县一分一毫,还每到一地就奖廉肃贪。听说琼州以吉贝纺衣,女性需要抛家弃口服役一年,苦不堪言。他便立即上书革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和苦民弊政。安邦、治国、佑民,其心昭昭,执正持平。恰如秋分时的日与夜,不偏不向。

“秋风起,蟹脚痒。”秋分也是蟹肥膏美的好时节。关于对“横行介士”或“无肠公子”(螃蟹因外骨硬,身着铠甲如武士,被戏称为“介士”;又因壳内空虚,没有曲折心思,也被唤作“无肠公子”)的赞誉,晋代有个叫毕卓的官员曾这样描绘他的人生理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晋书·毕卓传》)民间有副劝酒对联将毕卓和酒中诗仙李白对举:“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上联的典故是说,这位吏部郎曾因偷邻居的酒喝被逮住,天亮时邻人发现黑灯瞎火时捆的是毕吏部,大惊失色,连忙道歉。毕卓不恼反笑:“多谢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之后索性在酒瓮边设宴,又喝了个不醉不归。绘画大师齐白石对这个在朝政腐败时佯狂食蟹饮酒为乐,而得遇名将温峤后又鞠躬尽瘁的狂客能吏很是欣赏,曾作《盗瓮图》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也是借山河旧事传达了他的个人心声:为官者应两袖清风,地位显赫却在解职归乡时囊中空空,是他不愿收昧心钱污损了一身廉洁啊!偷盗虽不齿,损害的还只是一家一户的利益;但公器私用、贪赃枉法,动摇的却是国之根本!

日月高悬,直把天涯都照彻,窥见了万家的丰收与喜乐;秋色平分,仿若象征着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与公正;吾心亦如秤,在樽酒与桑麻的丰硕与庆贺之间,礼敬万古与今生。

新闻推荐

帮96名“的哥”讨回保证金 “的哥”代表冒着风雨向省二中院法官送锦旗致谢

本报讯(记者陈敏通讯员罗凤灵刘少杰)“感谢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正裁判,为我们弱势群众讨回公道。”近日,儋州市96名出租车司...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