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务厅发挥行业优势,多措帮扶儋州定点扶贫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探索产业新路子精准施策助薛宅村走上脱贫致富路
薛宅村是海南省水务厅的定点扶贫村庄,2016年以来,省水务厅调动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薛宅村的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整村脱贫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群策群力,努力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加强对贫困户的精准扶贫同时,省水务厅发挥出水务行业优势,积极从水政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方面帮助薛宅村完善水利、交通、生活供水等生产、生活设施,持续激发薛宅村的发展动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以前我们村庄最缺水,田地干旱难种庄稼,家里只能喝不够卫生的井水。自从省水务厅驻点后,修了山塘、水渠,拉了自来水管,我们村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改善了好多,村庄也能发展养殖种植产业了。”薛宅村长兰村民小组组长薛令佐说。
发挥水务行业优势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薛宅村全村共有569户2619人,是“十三五”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薛宅村下辖的10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分散,地理位置偏僻,全村可用农田少,生产用水没有保障,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技能缺乏,脱贫难度很大。
在将薛宅村列为定点扶贫村后,省水务厅厅党组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定时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副厅长邢孔波带领有关责任处室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慰问贫困户,召开座谈会,与帮扶薛宅村的干部们沟通交流,为薛宅村脱贫致富找对策、想办法、促落实。经过调研,省水务厅认为,薛宅村当务之急是解决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省水务厅从专项扶贫资金、厅机关办公经费中筹备资金,帮助薛宅村修建小山塘、修复被水冲毁的农渠,以及购买农用机械,建设蛇舍、鸡舍等发展生产。
2018年,在省水务厅的扶持指导下,薛宅村下辖的各个村民小组陆续铺设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过排污管道进入处理设施,经过层层净化处理后再灌溉农田或是排入人工湿地,变成生态景观。水泥路绕村而过,路边新种植的凤凰树葱葱郁郁,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景象不再。
根据统计,省水务厅、儋州当地政府先后拨付投入1000多万资金用于薛宅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薛宅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破旧的房屋少了,新修建的房屋越来越多,各个村民小组的村道、绕村道路都已经实现硬化,曾经干旱废弃的农田,引来了潺潺流水,种植起水稻、瓜菜等庄稼。
薛宅村村民吴岗美说,以前土地贫瘠干旱,而且人多地少,大多数村民选择出去打工,没人愿意种地,很多地都荒着。扶贫干部们进村后,带来资金修复了山塘、水渠,引来了用水,还有推广百香果、南药等经济作物种植,现在大家争着要土地种植。
驻村干部心连心
凝聚力量振兴乡村
10月23日中午,省水利勘察设计院的两名干部驱车来到薛上村民小组,准备给村口的池塘做一个景观设计方案,把池塘修建成一个休憩、养殖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景观。
在另外一个村庄龙头村的村口,不久前刚改造完成的池塘里长着荷花,几只鸭子正在池塘里戏水。薛宅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卫红介绍,这原先是废弃的池塘,经过重新设计修建后,变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一个景点。
走进贫困户薛之友家,庭院树下竖着水龙头,洗菜、洗米或者是洗衣服,都可以从这里接水。“政府给我们接入自来水管网,用上自来水后,就不用再喝浑浊的井水了。”薛之友满意地说。
受益于海南省农村安全饮水民生工程,2018年,薛宅村成为儋州市木棠镇第一个全村喝上自来水的村庄。
杜卫红说,在几年前,薛宅村的村民们大部分是打井饮用地下水,经过专业部门检测,发现这里的地下水质不达标。省水务厅经过与儋州市水务部门沟通,决定给薛宅村接入自来水管网。由于自来水管铺设要占用一些村民的土地,一些村民不理解铺设自来水管的重要性,在补偿青苗费用上出现纠纷,薛宅村的村“两委”班子积极配合,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大家心连心,凝聚力量,花费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将征地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干部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将脱贫攻坚战打赢。薛宅村驻村的省、市、乡镇三级干部,与薛宅村“两委”班子一起抓党建,积极为薛宅村培养党员人才队伍,发展了7名党员。截至目前,薛宅村有52名党员,其中大学学历的党员比例占44%。
薛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凤驹,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专业。他带着村“两委”班子,与驻村扶贫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一起带动村民组建多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村民增收致富。
村庄面貌开始变美了,民风村风也得跟上。在省水务厅的建议和指导下,薛宅村委会制定薛宅村的村规民约,列出10条约定条例,包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禁止赌博、杜绝懒惰等等内容,村规民约经过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建设文明卫生新农村。
薛宅村的脱贫攻坚经验也被列为儋州市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儋州多个镇曾组织专班赴薛宅村参观学习。2018年,薛宅村脱贫攻坚中队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薛宅村被评为海南省卫生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卫红被评为儋州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
探索发展多种产业
提高贫困户收入
近年来,省水务厅持续对薛宅村投入资金进行产业扶持,加大对种桑养蚕基地、儋州鸡养殖基地、养蛇合作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及做好村庄及周边地区水务项目建设。目前,儋州鸡养殖基地等项目已经开始投入运营。
目前,薛宅村村民多数种桑养蚕、种三角梅、种黑皮冬瓜等,或是村民与企业或合作社通过入股的形式发展种养产业;在扶贫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引导下,薛宅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成立薛宅实业有限公司,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努力为薛宅村持续增收培育壮大多种高效产业。
在龙头村东边,有两排低矮的房屋,那是村民薛庆丰的养蛇基地。“我养的是眼镜蛇和水律蛇,今年养殖2000多条,全部卖掉销售额估计有20万元。”薛庆丰说,他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希望带动更多人养蛇致富。
除了在产业设施建设上的扶持外,省水务厅也通过消费扶贫活动,积极帮助薛宅村的村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调动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仅今年以来,省水务厅开展扶贫消费活动3次,鼓励薛宅村村民发展产业,两次消费扶贫销售金额达9.06万元。
薛宅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867人,目前已脱贫170户848人,2019年计划脱贫4户19人。贫困户脱贫之后如何加强巩固,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持续走在致富路上?近日,薛宅村的驻村扶贫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联合做了调研,总结出目前薛宅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薛宅村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庄,大规模地开展农业种植很难,我们必须要在高效作物种植、养殖上下功夫。”谢畅说,当前薛宅村的产业发展受限较大,发展速度慢,由于扶持资金有限,大部分资金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产业帮扶不足,贫困户增收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挖掘,增收的水平还需要持续提高。
邢孔波介绍,下一步省水务厅将积极拓展扶贫方式,加大扶贫力度,积极协调儋州市政府、木棠镇政府,做好薛宅村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和特色产业扶贫。同时,继续发挥省水务厅的行业优势,帮扶修建农渠及田间机耕道路,发展农业。在产业扶持上,省水务厅将继续扶持薛宅村发展养蛇产业,并对养鸡基地进行改造,同时对种桑养蚕、黑皮冬瓜等产业提供管理、技术等帮助。
(策划、撰文/小慧图片/邹小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鸿河马宏新许光伟通讯员谢佳佳)10月24日,儋州市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郑兰清给全院干警上了一堂题为“牢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