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报道各种正能量新闻,通讯员说:南国报搭起军地沟通的桥梁
陶昱来自解放军驻琼某部,是本报的通讯员。2010年12月,他从湖北大学入伍来到海南,逐渐由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干部,也成为新闻通讯员里的“老人”。这十年,陶昱所在部队的不少正能量故事就是通过《南国都市报》刊发,“可以说你们搭起了一座军地沟通的桥梁。”
陶昱记得,2013年夏天,他随部队野外驻训,驻地那王村85岁的吴赞武老人在橡胶林除草时遭毒蝎蜇伤,生命危急,该部官兵发现后,立即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获悉消息的他和战友易升富立即扛起相机、摄像机就跟着上了救护车,连饭也顾不上吃。他们采写的《八旬农民遭毒蝎蜇伤,解放军战士伸援手抢救》第二天就在南国都市报上刊发,当地老百姓为子弟兵救人的行为纷纷叫好。
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陶昱所在的单位有7名官兵在“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中。他及时和南国都市报记者联系,在记者的指导帮带下,完成了一个整版的报道,良好地展现了祖国南端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展示了“华南游击队”传人的风采。
让陶昱印象最深的还有,2016年8月中旬,受台风“电母”影响,儋州市持续暴雨,他所在部队奉命前往灾区救援。他们单位的一名副连长杨昌龙的女朋友黄云特地从广西请假过来看他,但杨昌龙要去执行任务,女朋友十分支持他。三天后,任务完成,杨昌龙和官兵们策划了一场求婚,军人的责任和大爱感动了女友,求婚成功。他将这件事的图文立刻传给了儋州记者站的梁振文记者,第二天《这样的军人值得我爱》稿件发出,并被多家媒体转载。
“10年来你们报纸始终陪伴着我的生活,指导我在写作中不断进步,才能在新闻道路上坚持走这么远。通过文字,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朋友。”陶昱说,他在本报上发表的新闻稿件不止这三篇,当然也不仅仅局限在发稿这个层面。陶昱表示,通过《南国都市报》的平台,让更多人民群众了解人民子弟兵在部队的出色表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后,他将继续为《南国都市报》提供好的新闻稿件,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征集内容
19年·人
19年来,南国都市报在当年报道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或人物群体,以先进典型人物为宜。
19年·情
19年来,南国都市报与读者之间的“特殊情义”,可以是在南国都市报的帮助下改变命运的“感激之情”;可以是经南国都市报报道弘扬的平凡善举的“点赞之情”;可以是社会各界人士对报纸推动社会发展的“肯定之情”。
19年·事
19年来,南国都市报在当年报道过的年度事件,包括海南社会发展大事、舆论监督大事、自身活动大事等。
19年·理
这里的“理”是道理,也是理由,是南国都市报传递给大众的“知识”,也是启迪、是教育、是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理”包含的内容,可以是南国都市报所做的“社会公益倡导”,可以是南国都市报所做的“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扶持”,可以是南国都市报所做的普法宣传、开学第一课、特殊党课等。
联系平台
如果您有想对南国都市报说的人、情、事、理,可拨打南国都市报热线电话:966123,或在南国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你与南国都市报的故事。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儋州市儋耳实验学校建设项目现场获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5000万元投资,占总投资进度的三分之一,项目整体推进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