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发挥优势,以新模式、新机制,立足新阶段,谋划新发展南滨小镇兴产业 育种天堂育新机
近年来,西联农场公司整合职工自营经济用地,发展波罗蜜产业,选种效益好、适合线上线下销售的中小型品种。目前已在红岛队波罗蜜基地种植了150亩红肉波罗蜜、80亩榴莲蜜。李伟辉 摄图为近日,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波罗蜜修枝管理工作。李伟辉 摄
又是一年冬种忙,初冬的阳光洒满海南农垦南滨南繁基地。一望无际的田洋里,南繁科研育种辅助工作者正弓着身子,将一颗颗带有编号的秧苗播种到地里。
“南滨地理位置优越,是我们科研人员开展工作的宝地。”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里,科研人员刘波正在地里查看试种材料长势。像刘波一样在南滨地区开展南繁科研的,目前共有75家南繁育种单位数百名科研工作者。
2016年,按照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要求,海垦集团在原南滨农场的基础上,整合组建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南繁育制种产业成为了海垦“八八”战略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十三五”期间,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扛起保障国家南繁育种战略的国企担当,通过改革管理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垦地合作、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南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探索新模式促进产城融合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南繁产业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长期以来就是南繁产业发展、筑牢“中国饭碗”的重要力量。
走进三亚崖州湾,南繁科技城建设如火如荼,“南繁硅谷”雏形渐显。
南繁科技城部分用地位于南繁产业集团海燕队。曾经的海燕队,队区凋敝,土地产出效益底,如今,一幢幢高楼大厦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为深度融入南繁科技城建设,集团提供了包括海燕队(部分区域)在内的土地支持科技城建设,并与中国金茂集团、三亚城投集团共同成立了南繁科技城开发平台公司,合作开展项目建设。
南繁科技城的建设,离不开科研用地的保障。越来越多科研单位的入驻,带来的是更多用地需求,而南繁产业集团原用于科研的土地面积已经难以满足。南繁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强富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繁产业集团创新模式,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整治等工作,落实南繁科技城周边科研育种用地配套,全力保障南繁单位用地。
土地流转工作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流转范围涵盖多个场队村镇,在寸土寸金的三亚辖区,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顶着烈日测量指界,暮色降临还在走村入户做思想工作。”回忆起2018年成立南繁科技公司,以流转形式整合碎片化土地时的工作情景,该公司总经理钟建海记忆犹新。
涉及流转的土地大多存在土地“撂荒”、利用率低、产出低等问题,土地流转后,能够整合碎片土地集中经营。农户不仅有租金,为改善生产生活提供资金,还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成立土地现状调查摸底组、宣传工作组、协议签订审核组等工作小组,制定周边农用地收储计划时间表,走村入户作动员,积极与银行、南繁科研单位等部门做好对接……钟建海介绍,南繁产业集团以流转土地、新建基地打造高标准农田为主要方式,扩大供地面积,目前已为南繁科技城周边配套科研育种提供土地2万多亩。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流转工作中,海南农垦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牵头、企业主体、银行支撑、政策扶持”的工作模式,破解了南繁科研用地保障中存在的资金等方面难题。
“集团给的租金合理,我们十分愿意支持南繁产业的发展。”前进区前进队农户林雄武告诉记者,2019年他流转了20余亩土地给南繁产业集团,除了有租金收入,他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其他产业。看着自己流转的土地上田成方、路成网,一大片高标准农田一望无际,他对海垦南繁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提供新服务破解南繁难题
从简陋的茅草房到舒适的宿舍,从坑洼的土路到平坦的水泥路。在南滨从事科研工作18年的刘波感慨,这些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南繁的科研条件越来越好了。
交通不便、住宿简陋、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曾一度是科研人员工作生活的真实情况。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被选派到南繁产业集团挂职副总裁的高伟坦言,如何让南繁不难,是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给南繁科研人员提供更优质的、“一站式”“定制化”的生产生活服务,南繁产业集团一直在努力。
机器轰鸣,塔吊运转,在南繁国家生物育种专区内,综合服务保障区(安置区)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专区建成后,将集南繁育种区、生活区、科技交流区、生物育种试验区等功能板块为一体,大大提高南繁科研人员的生产生活的便利水平。
“这个地块面积多大?”“什么时候能交地?”日前,北京市南繁指挥部、北京市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多家南繁科研院所单位,齐聚南繁生物育种专区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进展,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大家纷纷期待早日入驻这个“一站式”的育种专区。
“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是我们的目标。”南繁产业集团总裁王晖介绍,集团正加快推进南繁国家生物育种专区建设,预计年底初步达到科研单位入驻试种条件。
此外,正在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将打造为科研基地设施共享、专业服务配套的综合服务单元,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复制推广,为常规性科研活动提供服务,进一步提高南繁生产生活“一站式”服务水平。
建立新机制点燃创业激情
临近年底,南繁产业集团下属农工贸公司总经理陈运志工作越加忙碌,“我们对照年度工作任务目标,查漏补缺,争取超额完成任务。”陈运志身上的这份干劲,不仅源自对南繁事业的热爱,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也在时刻鞭策着他。
服务国家战略使命光荣,推动产业升级责任重大。目标越是宏大,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建立灵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调动集团上下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与经营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直接影响到个人收入。”南繁产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产业集团后,公司对原有薪酬考核制度大胆革新。以农工贸公司为例,2017年,该公司地租收缴等工作均超额完成考核任务,公司各级员工工资按照相应考核实现大幅度提升。如果各项经营指标不达标,将会扣除绩效工资。
奖罚分明的薪酬考核体系,不仅激励了集团内部员工,也吸引了外部人才。
“海南自贸港建设政策利好,海垦南繁潜力无限,我十分愿意发挥自己所长,为南繁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现任南繁产业集团下属海南南繁产业发展公司项目部经理的杨洋,曾在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任职,因为看好南繁产业的发展,她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于今年4月加入南繁产业集团。
杨洋所在的部门负责实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两个项目。“今年4月份公司成立,6月份展示推广中心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完工。”从做规划到做工程,从纸上画到地头干,杨洋与其他海垦南繁人一同努力奋斗着。
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像南繁这样专业性极强的产业更是如此。
“我们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原则,选聘一批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徐强富介绍,下一步,集团还将逐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符合市场规律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办法,确保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让企业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员工工资一年比一年高。
展现新作为打造海垦南繁品牌
“我们的大米口感好,品质佳,深受市场欢迎。”临近2020年海南冬交会开幕,这几天,南繁产业集团下属南繁种业公司总经理陈文奇正忙着调运备货参展。
这款由海垦南繁与天津小站稻种植企业合作推出的“海垦香”大米市场反应良好,成功揭开了南繁产业集团从传统代耕代服,向产研融合、品牌培育转变的发展新篇章。
陈文奇介绍,“小站稻”稻米的成功推出,坚定了公司加强科研合作的信心。公司不仅在三亚基地中培育多个水稻新品种,还积极“走出去”,除了天津“小站稻”基地成功投产外,与天津农科院合作的甘蓝新品种正在云南、广西等地进行试种,参与选育的哈密瓜、豆角等品种的试种工作也正有序推进。未来,海垦“繁”字牌旗下产品将越来越丰富。
岛外的业务风生水起,岛内的项目也在快速建设。
南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标准化格田工程即将完工,6幢育苗大棚已经建成。杨洋介绍,项目整体建成后,可集中展示和推广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农业种业科技成果,将提高南繁种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为集团了解行业最新成果、开展科研合作提供便利。
此外,东方种子烘干厂项目(一期)已投入试运营,除了用于种子烘干外,还可为周边市县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提供低温仓储、物流等服务。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土地综合整治、中垦南繁中心、南繁文化综合体等多个南繁产业集团参与或主导的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十四五”新篇即将开启,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南繁产业集团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规划战略着手。
“我们邀请了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安永公司分别为场部、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及周边区块,做整体概念规划、产业规划。”徐强富介绍,集团将主动融入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规划和南繁科技城产业规划,实现与南繁科技城共同发展。在既定的六大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南繁产业、推进传统农业向南繁产业转化、调整橡胶产业、开发南繁配套设施建设及南繁旅游服务业、创建南繁互联网+产业、推进南繁产城融合科技创新发展)基础上,创新南繁科研服务和南繁科研成果转化的“两翼”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夯实“南繁硅谷”核心地位,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强海垦产业,扛起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机遇时不我待,发展只争朝夕。南海之滨,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南滨小镇正在崛起。
(本报海口12月3日讯)
新闻推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29日讯(记者王燕珍)儋州市民杨先生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