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枯木怪石”的背后

海南日报 2018-12-03 07:20

木石图(局部)东坡书院内的苏东坡塑像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木石图上米芾的题诗。文\本刊特约撰稿曾庆江

近期,据传是北宋苏轼真迹的《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场上竞拍价高达4.1亿港元,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最高单件拍品纪录。作为古代中国最有影响文人之一的苏轼,一向以文艺才干全面而著称。如在散文创作上和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在诗作上和陆游并称为“苏陆”,在词作上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枯木怪石图》竞拍的成功更让苏轼的绘画才华为大众热议。

枯木怪石显真情

一株枯木状如鹿角,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树脚左侧一块怪石盘踞,被风雨侵袭的条条纹路、残缺的边角印证着时间的沧桑,给人尖峻硬实的感觉。盘旋如涡的石皴,好像在飞快旋转,构成画面的运动感,显现出怪石顽强的生命力。石头后面的几支焦墨竹叶以及树下的几丛青草作为点缀,又给人无限希望,传达出画家执拗而旷达的内心。这是《枯木怪石图》画面的基本情况。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认同这幅画的原作者是苏轼,但是苏轼偏好“枯木怪石”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枯木怪石”的偏好,正好彰显了苏轼这一“不可救药的文人”的真性情。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在会试中高中榜眼,从此踏入长达四十余年的仕途之路。但是,苏轼满腹才华却又“一肚子不合时宜”,注定了他“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的曲折人生。他一生曾多次遭遇贬谪,但是都能够很快调适自己,再创人生高峰。在晚年时,他无限怀念自己的贬谪岁月,曾动情地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枯木怪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苏轼自况。他曾在诸多诗词中对枯木怪石进行吟咏。比如:“官园刈苇留枯槎,深冬放火如红霞。枯槎烧尽有根在,春雨一洗皆萌芽。”“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在他眼中,枯木或者在来年“萌芽”,或者化作“苍龙”,枯而不死,枯而不朽,正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苏轼更有《咏怪石》传世,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即怪石不但不丑,而且“节慨”高不可攀。

苏轼在自题画诗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木石的偏爱:“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枒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写向君家雪色壁。”之所以如此喜好,“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饱经坎坷,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遂发诸毫端,借枯木怪石以泄胸中沉郁,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于真性情的苏轼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熙丰年间,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把持朝政主张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外放,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方任职。《枯木怪石图》创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正属于外放期间,虽然忿忿不平但是依然“不坠青云之志”,这种情感自然而然流于笔端,跃然纸上,枯木怪石可谓是苏轼内心情感的写照。

苏轼与“湖州派”

湖州画派作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流派,以文人画为主,在这方面,苏轼的贡献特别突出,他的《枯木怪石图》就属于文人画的典型代表。有人将苏轼尊为文人画之祖,是因为他第一次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虽然在苏轼之前,文人画早已有之,但是由于宫廷画流行,所以很难成为主流。苏轼因为个人偏好,并身体力行,最终将文人画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湖州画派的代表性人物,苏轼除了偏好枯木怪石外,还特别钟情于竹,曾经动情地表示:“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到画竹,自然不能不提到文同。

文同,字与可,北宋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两人交好几十年,并且相互影响。苏轼喜好画竹,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同的影响,并且得授其技法。文同曾经担任洋州(今陕西洋县)太守,别人都觉得那里是穷乡僻壤,他却十分惬意于该地,因为那里漫山遍地都是竹林。苏轼得知详情,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文同:“汉刀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胸中。”文同因此得“清贫太守”之雅号。

文同非常感念苏轼对他的理解,因此动情地说:世无知己者,唯子瞻识吾妙处。元丰元年,苏轼正在徐州任上,文同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太守,但是未及到任便病逝了。苏轼得知噩耗,在挥泪不已的同时,撰写《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予以怀念,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这就是“胸有成竹”的来历。

因为曾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太守,后人称文同为文湖州,他开创的文人画风格也被称为“湖州画派”。历史充满了偶然性的同时又有诸多巧合性。文同被任命为湖州太守未能赴任而病逝,朝廷又将苏轼从徐州任上调整为湖州太守。偏好画竹的苏轼到任湖州,自然为湖州画派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使得湖州画派进一步发扬光大。

苏轼和米芾的交情

按照《枯木怪石图》中题跋的说法,这幅画曾经为上饶人刘良佐所得,赋诗其上:“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米芾和诗于其后:“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苏轼画作真迹已经非常罕见,而这幅画作又有米芾的题诗,两人“同框亮相”更是难得,难怪《枯木怪石图》拍出“天价”。苏轼和米芾之间究竟有什么交情呢?

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因此有米襄阳之称。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苏轼年长米芾十几岁,他们两人的交往始于黄州。谪居黄州的苏轼处于政治的低落期,但是作为文坛领军人物早已经是名满天下了。元丰六年(1083年),刚刚卸任长沙掾打算回京城候补的米芾经过黄州,便向苏轼请教书画技巧,苏轼也倾心相授。

黄州之行对米芾影响非常之大。同时代的温革在《跋米帖》中如是说:“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米芾自己在《画史》中也有相关记载:“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对苏轼偏爱枯树怪石印象深刻。

黄州之晤后,苏轼和米芾两人之间的交往就多起来了。米芾常把他创作的诗歌、文辞、临古帖等送给苏轼看,并请他题款、作跋。苏轼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还极尽所能对其指点。建中靖国元年(1001年),苏轼逝世。闻知噩耗的米芾非常难受,写出情感动人的《苏东坡挽诗五首》,其中“道如韩子频离世,文比欧公复并年”等句予以高度赞赏。韩愈、欧阳修等人都是以识拔贤能或培养人才著称的,米芾以他们来比同苏轼,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识拔与培养之功。

苏轼和米芾是师生之情,更有朋友之谊。米芾曾评价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因此,他在朋友刘良佐那里看到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感而发和诗于其上是合情合理的。

新闻推荐

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推动侦办方式转型建立新型打防机制

本报讯(记者张英特约记者宋洪涛通讯员陈炜森田和新)11月29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