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历史上的曹太后 巍然开济两朝勋
刚刚收官的电视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太后贪恋权力,是个非正面形象,但其原型——历史上的曹太后,是北宋几位垂帘听政的女性中名声最好的一位,她端庄贤淑、知书达理、敢作敢为,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政权交接、政局稳定作出了贡献;她还力保苏轼不死,使得苏轼日后流放海南,为琼岛文教发展做出贡献。
果敢平乱与杜绝外戚干政
据《宋史》等史籍记载,曹太后是北宋开国功臣、名将曹彬的孙女,宋仁宗时,18岁的她奉诏入宫,1043年被立为皇后。她性情仁慈,熟读经史,善飞白书,生活不求奢华,崇尚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作敢为;她还重视稼穑,常常在宫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
1048年正月十八日,曹皇后当时正在侍奉皇帝,忽然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只听见外边一片呼喊声,房顶上传来瓦片被踩碎的声音,原来是宫中的卫士作乱,乘着夜间穿房越舍,直趋皇帝的宫殿。宋仁宗惊慌失措,披衣起床,想出去看看情况。这时,曹皇后一把拉住皇上,关闭殿门,说道:现在外面情况不明,千万不能出去,看来是有人谋反,立即派人通知都知王守忠,让他前来护驾。这时,外面的喧闹声越来越近,乱兵在殿前杀伤宫中的嫔妃侍女,哭喊声响彻皇帝的住所。仁宗更加心神不定,手足无措。不愧是将门之后,曹皇后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她对仁宗说:“目前王守忠兵马未到,叛军已经逼近宫殿,我们应该有所准备,以防万一。”
当时的仁宗浑身发抖,六神无主,哆哆嗦嗦地说:“一切听从皇后安排。”曹皇后把宫中的內侍太监召集起来,分组编队,分守宫门。一个太监不知深浅地说:“可能是奶妈打年纪小的宫女,才会有女人的哭声。”曹皇后斥责道:“乱兵就在附近杀人,你还敢胡说八道!”宫殿大门厚实,她估计乱兵一时难以攻破,料定会用火攻。于是命令内侍取水备用。果然乱兵放火烧着帘幕,欲烧毁宫门。曹皇后沉着冷静,指挥宫人用水将火泼灭。为鼓励内侍们英勇作战,她亲手将派出去的太监侍从的头发剪掉一缕,对他们说:“明天论功行赏,就以头发为证。”因此,内侍们个个奋勇争先。正在相持之际,王守忠率兵赶到,将叛军剿灭。曹皇后特别安排,将为首分子交刑部正法,不要株连家人。
曹皇后有个显赫的娘家,为不让外戚干政,她一生不单独和娘家人见面,连对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册封皇后的当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辞谢皇帝的封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了。”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在朝廷,曹家没有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有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提出要借皇后的仪仗出游,而曹皇后并不介意。得意忘形的张贵妃回官后向仁宗炫耀,仁宗十分生气,狠狠地训斥她扰乱礼仪。
平息“濮议”之争
宋仁宗的三个儿子早夭,1035年,将其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接入皇宫,赐名为赵宗实,由曹皇后抚养,立为皇子后改名赵曙。1063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即位,即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仁宗大殓当天,英宗神智不清地呼号奔走,不能成礼。大臣们只得向曹太后建议垂帘听政,曹太后于是在东门小殿听政。但是,她与很多垂帘听政的太后不同,从不搞一言堂。大臣有疑而不决的事请她定夺,她会召集众人商议。1064年5月,英宗康复,曹太后撤帘还政,重新隐居深宫。垂帘,对曹后来说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垂帘一年,朝政井然,两朝交接平稳过渡。
英宗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欧阳修等就向英宗奏请追封其生父濮王赵允让为皇考。可是当时仁宗去世已有14个月,英宗为了减少阻力,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24个月)再议。1065年4月,韩琦再次奏议,英宗下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以上官员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由此展开。以王珪、司马光为首的两制官员认为,濮王于仁宗为兄,英宗已过继给仁宗,应称濮王为“皇伯”;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们认为,濮王是陛下生父,血脉承嗣,如今陛下一得尊位便改称他向,天下人会议论陛下寡情不孝,所以英宗应称其为“皇考”。结果是满朝文武分成两派,议论纷纷,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甚至痛哭流涕,以辞职相要挟。曹太后得知后,亲自起草了诏书,严厉指责韩琦等人,认为称濮王为皇考不当。于是,争执暂时平缓。
宋英宗倾向于韩琦的意见,认为只有争取曹太后的支持,才能赢得这场论战的胜利。1066年正月,英宗与中书大臣议事于垂拱殿,特意把正在家中祭祀的韩琦召来商议,议定封濮王为“皇考”,并由欧阳修起草两份诏书,分别报给皇上、太后各一份。到中午时分,太后派宦官将封好的文书送至中书省,韩琦、欧阳修打开一看,曹太后已经在诏书签押恩准。曹太后为何转变了态度呢?应该是韩琦等人做了思想工作。太后为了平息这场旷日持久没有必要的争执,让皇帝和大臣们集中精力治理国政,于是一锤定音。
琼州神应港横空出世
英宗在位四年就病故,其长子赵顼即位,即宋神宗。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将其居住的宫殿命名为庆寿宫。神宗对曹太后很孝顺,所以一直做事哄祖母高兴。出去登山游玩,每每都走在前面,扶着祖母,下朝后必至庆寿宫问候。因此,曹太后对神宗执政的影响也较大。
宋代的造船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出海商船的数量之多、吨位之大,堪称世界之最。特别是指南针的应用,可以帮助航海者在天气阴暗时辨别方向。当时在南海航行的船只主要是“木兰舟”,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有“木兰舟”记载:“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
琼州的神应港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横空出世,先从国内贸易发展起来的。《宋史·食货志》载:“(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广西漕臣吴潜言:"雷化州与琼岛对境,而发船请引(宋代商人做贸易的营业执照)于广州舶司,约五千里,乞令广西濒海郡县,土著商一人载米谷、牛酒、黄鱼及非舶司赋取之物,免至广州请引。"诏孙迥详度行之。”海南黎族地区所产槟榔、椰子、香料及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土特产,多由此输入广东大陆;海南所需的粮米等生活用品也由大陆经此运进来。
神应港在北宋时又称“白沙津”。由于它扼守琼州门户,无论从贸易上,还是海防上都占据重要位置。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木兰舟由此经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再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进入红海。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颁布了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专项海上贸易法规《市舶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外贸法。朝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番商(外商)纷至沓来,神应港成为大陆与南洋诸国发展贸易的中转站。一时间神应港船舶迤逦,帆樯如云,商贾辐辏,成为著名的货物集散地。
明人王惠在《神应港》一诗中说:“江水奔投海,湍沙障作堤。萦纡盘数里,迢递接双溪。港窄波还漫,潮平岸始低。鲛人频揭水,蕃舶每胶泥。宋将威何赫,王师力并齐。”
临终力保苏轼
1079年,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因诗中有不满改革的诗句而获罪入狱。李定、舒亶、王珪等欲置苏轼于死地,广泛搜集罪证。苏轼感觉在劫难逃,写下了绝命诗。此时,曹太后身患重病,她在弥留之际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叮嘱道:“尚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今闻轼以作诗系狱,得非仇人中伤之乎?捃至于诗,其过微矣。吾疾势已笃,不可以冤滥致伤中和,宜熟察之。”“帝涕泣,轼由此得免。”(《宋史·后妃上》)。
苏轼尚在狱中时,曹太后病逝。苏轼写挽词悼念:“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之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
1097年四月,苏东坡因一首自嘲诗,惹怒了当朝宰相章惇,被贬为琼州别驾,从惠州流放到儋州。
《琼台纪事录》载:“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轼对海南教育的贡献巨大。
新闻推荐
“海上相亲会”报名者一天过百报名嘉宾呈现“三高”特点: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
本报讯(记者符吉茂)“太好了,大智三亚,新鲜三亚,浪漫相亲,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要帮孩子报名。”“凭实力单身,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