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海 空中“飞”桥
清澜大桥夜景。洋浦大桥。清澜大桥。俯瞰海口世纪大桥。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文\海南日报记者李梦瑶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歌里离别的场景,总是被定格在一截流水前。对于古人而言,江河湖海既是有情风景,也是无边的阻碍。若是河流湖泊,尚能一叶扁舟随波逐,可要是面朝大海,便也只能叹一声阔水如天障。
不同于木船悠悠的小桥流水,跨海大桥短则几千米、长则数十千米,是对海峡与海湾的跨越和征服,更凝聚着桥梁建造技术的实力与智慧。从世纪大桥飞架海甸岛,到清澜大桥横跨两岸,再到海文大桥通车,随着海南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桥由内陆伸抵滨海,在缩短空间距离、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见证着海岛城市变化和百姓生活的美好变迁。
桥梁建造记录不断刷新
去年10月,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透露的一个“小插曲”,可见跨海大桥建造技术之难。
翻阅史料,海南岛上有据可循的桥梁,最远可追溯至宋代。但建起第一座跨海大桥,却已是千年以后的事。
横跨两个世纪,在经过整整7年的论证、设计与建设后,串起琼北110公里带型城镇群的海口世纪大桥于2003年8月1日正式通车。
海口处于海洋大气环境,又是台风和地震地区。桥体如何抗风又抗震,是当年摆在世纪大桥建设者们面前的第一道“两难命题”。经过无数次的论证、修改及风动试验,大桥主桥设计为“双塔双索面三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斜拉桥”。为了抗震,采取大面积沉井施工作业,用500吨浮吊一次起吊、浮运、就位下沉;为了增强抗风性,大桥主梁设计成抗扭刚度较大的砼边主梁,并配以空间索……
建造过程中摸索出多项创新之举,有些技术手段当时在全国也是第一次试验使用,这也让世纪大桥成为当时海南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
历史记录,总是用来被打破的。凭借桩基深度超120米、全长3.3公里、总投资9.15亿元等特征,于2014年4月建成通车的洋浦跨海大桥刚刚刷新海南桥梁建设史的施工难度、技术标准,不久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海南海文大桥,又以约30.1亿元的总投资、5.597公里的路线全长及151.8米的塔高,再破中国桥梁建设史七项记录和海南桥梁建设史多项记录。
海文大桥的通车,意味着海南的“桥梁家族”不断壮大,正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前行。
从踏舟而渡到一桥飞架
跨越清澜港连接东郊码头,清澜大桥的斜拉索似巨龙张开的翅膀,呈一幅欲腾空之态。如今驱车往返两地不过5分钟光景,隔海相望的清澜、东郊人盼这一刻却盼了千百年。
文昌三面临海,水道港口众多,其中清澜港较为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船、商人、挑货郎等云集于此,昔日里的清澜港舟楫如林,水面宽阔得似乎难以逾越。文昌老作家谭显波还记得,1950年代,刚刚中师毕业的他从文城乘船到清澜去任教,钻进摇摇晃晃的木制小船,足足在海上漂了近1小时才抵达对岸。
21世纪初,有轮渡公司看中清澜东郊两地过海的商机,购置了两艘小渡轮对开着过海。于是在清澜港码头一带,排队等待乘渡轮过海成为一景。只是如今再去,会发现曾经热闹的候船景象早已消逝,取而代之的则是码头旁聚集起的海鲜交易市场。
日落时分,出海归来的渔民们将渔船往码头边上一停靠,捕获的新鲜鱼虾便在狭长的码头上就地叫卖起来。清澜港码头的转型,是2012年底清澜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后,无意催生出的产物。
与清澜、东郊一样,坐落在海南岛东北角的铺前港,从地图上看与海口并不远,可若是真的驱车前往,却要绕相当大一个弯才能到。“以前从铺前镇去海口,走老路途经大致坡得花3个小时的车程。后来海文高速通了,途经三江镇、罗豆农场,也要1个半小时的车程。”回忆起自己从前去海口的经历,铺前镇居民张光煌连连摇头。
为了省事,铺前人便也有了踏舟而渡的传统。“东奔西走,不如到铺前和海口。”早年间流传的这句话,说的正是铺前与海口的繁荣。只是如今随着海文大桥的通车,这句话或许又有了新的解读。
一桥拉动经济全盘皆活
与海口最繁华的商业区隔水相望,如今的海甸岛一座座高楼耸立,一片片小区崛起,呈现出一幅现代新城的繁华景象。可你能想象,20多年前的海甸岛几乎还是一座荒岛吗?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拦海造田”运动后,海甸岛的城市规划也初见雏形。随着和平桥、世纪大桥的陆续通车,海甸岛这才呈现出一个立体式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不仅与滨海大道、长堤路连接在一起,抵达市中心各个商圈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耗资达6.67亿元的世纪大桥,仅仅只是为了方便居住在海甸岛的十余万居民吗?在海口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看来,世纪大桥宛如一条银色的带子将环抱在滨海大道上的万绿园、海甸河、滨海公园、世纪广场等景点串联,让海口主城区版图羽翼渐丰的同时,也成为连通琼北110公里带状城镇群的中心节点。
而对于洋浦跨海大桥来说,其强劲的内驱动力,更如同打通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任督二脉,将其与西线高速、西线高铁、西部机场一股脑儿地连接起来,连同沿岸密布的航运港口,织出畅达的陆海空三维交通网。
“白马井人世世代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可随着近海资源逐渐枯竭,我们也亟需寻找新的事业。”在白马井镇居民吴琼富看来,一桥飞架为小镇迎来二次创业潮。如今,越来越多的白马井人穿过洋浦大桥到对岸企业上班,洋浦的林浆纸加工、石油化工等大工业下游产业链又反过来正向白马井不断扩展延伸。
事实上早在汉武帝时,伏波将军路博德统兵10万征琼,便在洋浦北面的三都筑城建儋耳郡治,兴盛一时。如今,千年“伏波梦”终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洋浦港与白马井渔港的历史也被彻底改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摄
新闻推荐
“女士你好,我是海南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的值班民警,我们监测到有诈骗分子打电话给您,现在联系您的目的,是为了提醒您,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