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数字教育”让孩子“上好学”:消除大班额,改扩建学校,完善教学设施…… 4年投入 21.3亿元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林万丽)上个月,儋州市新州镇赤坎地小学安上了一批新电脑,孩子们终于上起了信息技术教育课,零距离地“触摸”电脑。曾几何时,这里连教学楼都是D级危房。2013年,它开始迎来“新生”,教学大楼和教师工作间不断“落地”投入使用。2017年,随着校园标准化建设,赤坎地小学的教学点基础设施配套日渐完善。
这仅是儋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化推进工程的一个小缩影。
2012年起,儋州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7年3月上旬完成市级自评,2018年3月底通过省教育督导室复核检查,全市167所学校(不含72所教学点)综合评估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建设指标要求,达标率均为100%。
全力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现象
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儋州市原那大镇第七小学(即现今的那大镇中心校)一年级4个班,平均每个班坐满122名学生,本就不大的教室被挤得水泄不通。近年来,这一现象得到极大改善。校长何浩说,如今,该校大班额现象基本已经化解,平均每班61个学生。
为有效改善、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现象,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儋州采用随机摇号抽签的方式,化解那大城区一些小学的大班额,自2018年秋季起,那大城区的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基本控制在50人以内。截止2018年底,66人以上大班额已全部消除(春季学期尚有56个),这个数字据介绍已达到教育部提出的2018年底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倒引农村学生回流
2011年,儋州与省政府签订《海南省人民政府、各市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里边明确2018年底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此后,儋州有计划精准地进行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拨,优质教育开始从“市中小学”流向“镇中小学”,甚至农村学校。
自2014年秋季起,儋州在那大城区实行以“一带一”方式(一所优质学校托管一所薄弱学校),设立三个“学区”,突破学校原有行政隶属关系,按照学区内“统一办学理念、统一管理模式、统一领导班子、统一经费使用、统一配置教师、统一安排工作”的原则,发挥优质学校的引领及带动作用,快速提升弱校的办学质量。
据悉,为优化教师群体,自2014年起,儋州启动的“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普及性培训项目”成效显著。该项目以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后续回访跟踪指导等形式,共培训2715名边远乡村小学教师。其中2017年、2018年分别培训834人和281人。近三年,共培训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达1630人次,参加国培、省培、校本培训、基地培训教师达2.6万人次。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成效见长,儋州农村学生回流现象明显。2017-2018年,儋州农村小学和60%以上的农村初中的学生人数都有所增长。其中,大成中心校从原来的900多名学生,增加到1300多人,南丰中心校和南丰中学分别增加了500多人和240多人。八一、西联、西庆、白马井等地区的学校生源稳定,“外流”人数明显下降。
投入21.3亿元改扩建学校完善教学设施
5月20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组到儋州检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组实地走访儋州部分中小学,对儋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全面检阅儋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尤其是教学设施配套的完善,2015-2018年,儋州先后投入资金21.3亿元(其中市级资金13.3亿元),新建学校1所,改扩建学校176所,重建、新建和加固校舍358个,新增学位9563个,新增实验室、功能室851间;建设运动场、围墙等附属项目188个,建设运动场地38万㎡,其中新建运动场101个、篮球场158个、排球场100个;全市中小学校都建设校园网和接入互联网专线,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购置一体机(电子白板)3256套,配置电脑17005台,其中教师电脑5878台,师机比为1.5:1;学生电脑11127台,小学生机比达6.6:1,初中生机比达7.5:1;完全小学以上中小学校都按规定配备计算机室,并且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
儋州教育局李海文局长表示,义务教育量大面广,让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儋州教育事业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更多的孩子实现上好学的愿望。
新闻推荐
本报那大5月18日电(记者周月光特约记者李珂)5月18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第四批)集中开工和签约儋州分会场,5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