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高尚师德 学榜样前行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高尚的师德是颜燕芳坚守三尺讲台送教上门的诺言,是肖大同扎根农村教育十载的无私奉献,是张琪对传统教育传承的孜孜追求……高尚的师德体现在海口教育人的点点滴滴中。
□见习记者周慧
敬业:扎根农村致力教育扶贫
在学生眼里,她是善良慈爱的老师;在同事眼里,她是尽职尽责的伙伴;在贫困户眼里,她是知心温暖的帮扶人;而在她自己眼里,她只是一个普通岗位上的平凡人。她就是海口革命英烈红军小学英语教师颜燕芳。
在19年的从教之路上,颜燕芳将“用真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他们知识海洋的领航者、生活上的大姐姐。”作为职业格言。
在乡村学校里,颜燕芳会重点关注家庭和自身情况特殊的孩子,并定期进行家访。何春艾家庭贫困,因幼时高烧导致后天性智力缺陷而不能正常上学。得知这种情况,颜燕芳就为她送教上门,从简单的数字到人民币的认识,再到简单的英文字母、家庭称呼,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教其认读和书写。
2016年,颜燕芳投身教育扶贫,当时她的女儿才三岁。身为母亲的她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在村里走访,并没有多余时间来照顾女儿。“大家都说我的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下乡送教或者扶贫时,只能拜托同事们来照顾她。”颜燕芳说,好在女儿非常乖巧懂事。
为了能多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颜燕芳经常拖家带口下乡扶贫。“村里条件不太好,有时候饭不能按时吃,觉不能按时睡,有时在走村串户时还会被狗追。”说起这些,颜燕芳感觉亏欠女儿太多。
近三年的元旦,颜燕芳都是拖家带口在教育扶贫中度过的,但她从不后悔。“我的收获远远大于我的付出,我付出我的一份爱,收获孩子们无数的爱。”她自信地说道。
海口市丰南中学肖大同
坚守:潜心钻研驻守乡村十载
“呕心沥血甘当育人园丁,无怨无悔勇挑教育重担”是海口市丰南中学教师肖大同的教育誓言。至今,肖大同扎根农村教育已有十余载。他低调做人、执着做事,用真心教育每一个孩子。
作为一名从乡镇走出来的人民教师,肖大同深知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他感慨道,农村孩子渴望知识,也更需要优质的教育。目前已是教导主任的肖大同还兼任初三数学科任老师,因为忙于行政工作,所以他经常熬夜,甚至牺牲双休日来备课,同时,他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
孩子们的成绩并没有辜负肖大同的一番苦心。近五年来,先后有16位学生考上市重点高中。其中2016届的陈育德让肖大同印象深刻。当时为了激发陈育德的学习兴趣,三年来,肖大同定期家访、电访,并辅导他的薄弱学科,最终助其考入了重点高中。
在十余年的从教路上,肖大同始终坚持“用爱育人,用心教书”。他认为,乡村学校里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叛逆”,是因为关爱太少,所以肖大同经常找学生谈心,而且还经常家访,家校联合,齐抓共管,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赖。
2009年9月10日是肖大同最难忘的一个教师节。“班上两个小姑娘林欢和王艳菲,她们用零花钱买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外历史故事》,在教师节当天送给我。”肖大同说,书上还有两位学生写的寄语,这一份难忘的礼物,他至今仍珍爱着、保留着。
海口市港湾幼儿园王美
创新:累累硕果钻研幼儿教育
“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小朋友们可爱的笑脸,我就很开心。”海口市港湾幼儿园教师王美告诉记者,小朋友们的单纯和童真感染着她,她也用爱浇灌着小朋友们。
“幼儿园课程如何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在从教十余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王美先后创新和实践了多种教学模式,将课程融入到小朋友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
“因为小朋友们比较小,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引导他们。”王美表示,虽然有些教育模式在推行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通过不断地尝试、实践、调整,最后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幼儿园作为小朋友离开家庭后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王美不但要充当“老师”的角色,还要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嘴上还是挂着“老师妈妈”,时常惹来亲生父母们“吃醋”。
爱哭的小朋友星星就成了王美的“小尾巴”。“她小班入园的时候,叼着奶瓶、抱着娃娃,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哭了整整一个学期,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王美说,当时全园的小朋友和教职工都知道她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在王美的细心照料和耐心引导下,这个“小尾巴”最终克服了分离焦虑,融入到了集体生活。
每当听到小朋友那声甜甜的问候声,每天面对天底下最干净、最纯粹的笑脸,得到小朋友们的爱和家长们的认可,得到同行们的肯定,对王美来说都是最感动和最幸福的事。
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中心小学张琪
传承:延续传统做学生指明灯
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借助经典文化给学生以熏陶和滋养?这正是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琪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所探索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张琪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张琪坚持用爱心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张琪曾接手过一届问题班级。接手后,她告诉学生,“之前你们的所作所为都归零,我们重新认识。”随后,张琪慢慢地引导、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父母的辛苦付出。同时积极认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慢慢地,班级纪律有了很大的好转。
在“六一”晚会上,他们自己排练的手语节目《感恩的心》获得了第一名。“一位优秀的老师就是学生的思想之母,老师的一思一念将无声无息地指明学生前行的方向。”张琪始终坚持传承优良传统文化,从而影响学生。
“从懂事开始,我就特别羡慕老师这个职业。”近二十年来,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她的教育和关爱下成为优秀的人,成为她最执着的理想信念。而一次玩笑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坚守乡村的决心。
那是2001年4月1日,刚好是愚人节。那天跟往常一样上完课,张琪一本正经地说:“老师刚接到通知,这是我给同学们上的最后一节课。”刚一说完,全部同学都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接着个个都低下了头,有的女生在抹眼泪,有的男生站起来问“怎么会这样?”“老师你能不能不走?”这时,张琪的心一沉,玩笑开大了吗?“看着他们不舍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这一刻我就想:我要留在这片热土上,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张琪说。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东山中学陈景燕
奉献:深耕一线站好最后一岗
在秀英区东山镇东山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无私奉献、勤恳敬业,她就是陈景燕。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自站上“三尺讲台”那一刻开始,陈景燕就选择了为爱坚守、为爱扎根。
“我带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想放弃任何一个。”陈景燕说,学生王兰凤学习用功成绩优异,却因家庭经济原因辍学。陈景燕知道后,立即到学生家里开展家访工作,多方奔走为学生争取奖学、助学补贴。得益于陈景燕的帮助,王兰凤圆满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高校。
有一次上课期间,班里学生突然胃疼,陈景燕急忙带着学生去医院就诊,垫付医药费,寸步不离陪在学生身边,不少学生都把陈景燕亲切地称作“妈妈”。
“陈老师是学校教龄最长,教学经验最丰富的老师。”东山中学数学组组长吴忠仁谈起陈景燕赞不绝口。在学校,教学组每周都会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陈老师都会积极参加,并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为大家上“示范课”。
陈景燕一家三口人,丈夫在定安工作,二人由于工作关系长期分居两地。自从走上教师岗位,大都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陪伴家人。35年里,有很多次调到市区或丈夫身边的机会,陈景燕都拒绝了,“我放不下这里的孩子,我热爱乡村教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陈景燕却坚持了35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35年来,陈景燕始终扎根在乡村教育一线,影响激励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为学生敬重的知心人、引路人,同事眼中的教师典范。“明年我就要退休了,我要尽心尽责站好最后一班岗。”陈景燕说。
新闻推荐
定安12岁小学生发明垃圾收集“神器”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周道锋发明的“推式简易型马路垃圾快速收集器”荣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受访者供图)■见习记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