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村民陈崇福只有一只手臂,却开办农机车维修店脱贫“独手”修车“有一手”
■本报记者刘梦晓通讯员黄祥
“左边那辆农用四轮车是开过来清理车身的水泥的,右边那辆工程车轮毂的螺丝松动了,刚换新的上去。”1月3日,在定安县龙河镇南勋村,海南日报记者见到了脱贫户陈崇福。只有一只手臂的他,刚用单手修理好两辆车。尽管手上还残留着油污渍,但他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黝黑的脸庞中透露出一股不服输劲头。
今年36岁的陈崇福,在11岁那年因事故断了一只手臂,从此落下了三级残疾。这曾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影,小学还没上完就辍学在家。长大以后,因为身体有残疾,想外出务工的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我也没什么手艺,只能干苦力活。”回忆起以前的打工经历,陈崇福唏嘘不已,最初,他靠着独臂在砖厂里搬砖,但效率太低,挣的钱还不够孩子的开销。
“我这个情况不适合长期干苦力活,只能另辟蹊径学点技术。”陈崇福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砖厂打工,经常会遇到工程车、铲车等机械损坏,没有活干时,陈崇福正好可以在旁边看维修师傅修理机械,学习修理技术。
2014年,陈崇福被龙河镇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学了两年技术的陈崇福乘着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准备回乡创业开一家农机车维修店。“刚回来的时候,我还专门找了一个开维修店的亲戚,跟着他又学了几个月才开的店。”陈崇福说。
2017年,陈崇福向亲戚借了三四万元,购买了维修机械需要的设备,同时,他还借助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政策,在农信社免担保贷了5万元,用来购买配件。就这样,陈崇福的维修店正式开张了。
刚开始维修店的生意很惨淡,许多人看到陈崇福只有一只手,都不信任他,生意十分惨淡。就在陈崇福绝望之际,政府教育扶贫帮他解决了孩子上学的大难题,减轻了他的后顾之忧。
面对客源少这个问题,陈崇福也很无奈,但他相信,只要踏实把活干好,就一定有出路。有的人半夜敲门修车,陈崇福从不拒绝;有的人打电话提出上门服务,陈崇福的第一反应就是提上工具箱,上门帮车主解决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7年底,陈崇福靠着踏实的干劲和优良的技术,获得了一批老客的认可,同时收入增加了,达到了脱贫标准。
“我现在每个月收入基本都稳定在5000块钱以上,孩子上学也有教育帮扶资金,老家的房子也早就改造好了,生活越过越好,我们一家现在幸福着咧!”陈崇福说,现在修理店忙的时候他一个人顾不过来,以后他还想招个人,扩大修理店的规模,让妻儿过上更好的日子。
“陈崇福虽然身体上是残疾人,但是他的自强不息精神给了很多贫困户精神鼓舞。”南勋村脱贫攻坚中队队长杜传德说,陈崇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成了当地人人赞叹的典范,给其他贫困户脱贫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龙河镇也通过加大对脱贫典型的宣传,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本报定城1月5日电)
新闻推荐
2020,你好!他们的“小目标”你被哪个戳中了■商报全媒体/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吴英艳徐明锋魏铭纬谢佳宁陈王凤实习记者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