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就业“教”正心态 定安启航安置帮教基地让社矫人员从“心”出发回归社会
□本报记者陈超超舒耀剑
11月25日上午,在定安县龙门镇先锋村委会赤土村光辉岁月农场内,散发着阵阵青草芳香,社矫人员阿强(化名)正忙着打理基地内的荔枝树。他告诉记者,若不是在这里干活,迷茫的心还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定安县司法局依托该农场为平台创建了定安县启航安置帮教基地,定性为社矫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旨在对他们的劳动技能、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情感寄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教育,努力引导他们向遵纪守法公民回归。
“他们很多解除社矫后,一下子难以融入社会,也极易受到部分企业的"歧视",不利于就业,对他们回归社会造成极大的阻力。”谈及该基地的功能,定安县司法局副局长莫非告诉记者,该基地除了在帮扶他们就业之外,还从道德法治教育以及人文关怀中让他们对生活重新树立信心,重启他们新的人生路。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接收17名安置人员,其中3名为长期工人。
他从社矫人员到志愿者
阿强在2019年8月因打架斗殴被判缓刑,目前仍在接受矫正。谈到现状,他内心满怀感恩,“这里的氛围很好,司法人员经常开导我,我还认识了周老板,打开了我的创业思路,让我对未来生活有了盼头。”
阿强口中的周老板,其实是该农场的负责人周某。记者见到周某时,他身着白色T恤配搭帆布鞋,身材瘦小。周某的农场占地面积约500亩,他经营农场生意已近20年。
为何想起参与到帮教工作中呢?原来,2015年,周某因涉嫌贩卖私彩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社矫经历不仅让他提高了法治意识,还让他更加了解社矫人员。解除社矫后,他决心凭借自己的创业优势帮助社矫人员回归社会。
从社矫人员到志愿者,周某内心颇有感慨,“社矫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我了解他们,他们有很多都是有工作技能的,不能因为一次错误而否定了他们的一生。”
“他以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人,也以自己的经历教育他人,这对来到这里的社矫人员而言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莫非说。
无缝对接因人施教
记者看到,基地内设置有办公场所、谈心阁、技能培训区、农业技能与法律知识学习区等功能区,种植有槟榔、荔枝等经济林,有肉鸡及鱼塘养殖等。
“洗心励志从今启,迎新人生再起航”,这是该基地成立的格言,寓意安置人员的新人生由此开启。
2019年4月,阿伟(化名)因打架斗殴被判处缓刑,来到该基地接受矫正。这期间,他不仅戒掉毒品,还借用该基地平台养殖了2万只阉鸡,获利6万元。阿伟不仅获得了身边人的尊重,还收获了爱情,在今年娶妻生子。
“帮教不仅是就业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突显人性化管理,更能达到社矫帮扶的效果。”莫非告诉记者,基地还将完善宣传栏等方面的设施,其中,将设立安置人员成长墙一栏,以记载安置人员矫正前后的变化,展现基地帮教成效。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建立后,在定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定安司法局探索建立了无缝对接机制“安其身”、人文关怀机制“暖其心”、安置过渡机制“用其长”、培训教育机制“育其人”、信息档案机制“查其行”五项管理工作机制。
另外,加强与监狱、公安等部门的衔接。根据安置人员的具体表现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对他们在思想、生活、技术等给予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遵循“因事定岗,因人施教”的原则,尽最大可能扩展用工种类,努力为安置帮教人员创造条件,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和效果;每月召开一次法治、技能、安全生产等知识学习培训,强化工作考核,定期与安置人员进行谈心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动态,且对安置人员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新闻推荐
穆籣教授(前左一)在超高清影像下进行手术操作。李宏毅摄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联合整形外科,运用超显微外科技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