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母瑞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王学广: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
■本报记者叶媛媛
“我手中的这株菜叫"革命菜",从外表上看它并不起眼,味道也一般,可就是这样普通的一株菜,解决了革命战士们长达8个月的口粮问题……”对于这段红军故事,定安母瑞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园长王学广早已数不清自己究竟讲过多少次,但每一次讲起,他的内心依然会如同第一次听到时那样激情满满。
如往常一样,3月17日上午,年过八旬的王学广又一次站在纪念园讲解室里,饱含深情地带着学员重温革命战士在母瑞山上的那段峥嵘岁月。
小学老师、中学校长,农场教育科长、宣传科长……1961年参加工作的王学广有过不少身份。2001年,面临退休的他,却毅然放弃了一家企业的邀请,选择继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余热,到纪念园做一名每月只有300元补助的讲解员。
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王学广笑着说,“算是对母瑞山精神的一份坚守吧!”
薪水虽少,但王学广干起来毫不含糊。刚到纪念园时没有讲稿,怎么办?他寻遍了附近图书馆,找来《红旗不倒》《冯白驹自传》《琼崖革命斗争史》等书籍日夜研读。
为了让讲解深入人心,他一次次重走红军路,深入母瑞山腹地,在一个个革命遗址中感悟红军精神……
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担任讲解员20年来,王学广还曾将讲稿进行过11次大幅度修改,分别整理出20分钟、30分钟、35分钟及1个小时4个讲解版本。其中最短的近3000字,最长的5000多字,但无论是哪个版本,他都能一气呵成,立马道来。
这背后,是这位八旬老人的艰苦付出。但即便如此,王学广依旧精益求精,丝毫不肯懈怠。
一次讲解结束后,一位女游客对他说:“您的讲解很生动,但普通话不标准,有些细节听不清。”这让王学广感到很不好意思,也让他下定决心练好发音,可这谈何容易?
怎么办?王学广笑着说:“自己当天就将讲解稿打印出来,还回家"拜"当时六年级的孙女为师,让"师父"一个字一个字地挑错。”查字典、跟着新闻主播念新闻、训练主持仪态……王学广的妻子黄德美说,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她总能看到丈夫利用各种时间“嘀嘀咕咕”,双手在空中比划练习,就像是“着了魔”。
20年来,除了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讲述琼崖党史,王学广还分别走进海口、三亚、琼海、万宁、澄迈等市县的学校、党政机关,累计为28万多人讲述了4600多场红色故事。每一场讲解,他都坚持用心用情讲述,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传递母瑞山革命精神,感染一批批听众。
“只要身体允许,组织上有需要,我就会将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已经83岁的王学广说,自己将继续挖掘和搜集更多母瑞山革命故事,讲好、讲细红色故事,用自己的力量将母瑞山精神一代代延续下去。
(本报定城3月17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舒耀剑通讯员王丽云)3月19日,定安县法院组织召开队伍教育整顿专题座谈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