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点线面”推进教育扶贫,着力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风气让知识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和妹妹上学的事情恐怕到现在都没有着落。”11月9日,12岁少年莫在荣坐在定安县第三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感激地说。
莫在荣是定安县定城镇田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未归,他和有视力残疾的妹妹莫在喜都靠奶奶来养活,日子过得十分窘迫。两个孩子的教育花销,曾一度是这个贫困家庭最大的苦恼。
“有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支持,政府每年给我和妹妹生活补助和学习用品补助共2400元,再也不用担心上不起学了!”莫在荣说,更令一家人开心的是,定安县第三小学还实施“送教上门”帮扶活动,让莫在喜与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在定安,莫在荣的故事并不少见。近年来,定安县教育局围绕“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的目标,着力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风气,“点、线、面”推进教育扶贫工作,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了学。
点:精准识别帮扶贫困家庭
在定安县定城镇龙仔村贫困村民符小蝶的记忆里,家中姐弟5人的教育问题,曾是全家人最沉重的话题。“妈妈没有工作,一家生计全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可每年上学的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各项支出,至少1万多元,对爸妈来说犹如天文数字。”她说,每当看到母亲挨家挨户借钱的身影,她脑中总闪过辍学打工的冲动。
但自从2016年符小蝶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姐弟5人的教育难题便迎刃而解。根据教育扶贫政策,姐弟5人每年共能得到12275元教育补助,他们不再为读书而发愁了。
今年6月,符小蝶完成学业,进入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每个月最少能赚三千多元工资。工作后,她每个月都往家里汇钱,让弟弟、妹妹们多买些学习资料,“我想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他们努力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这仅是定安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改变贫困学子命运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定安县教育局组织人员深入贫困家庭,对“因学致贫”的困难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精准的贫困家庭学生信息库,精准识别,跟踪帮扶,确保资助不漏一户,上学不落一人。
“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我们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多层次、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定安县教育局局长韩玉芬说。
据了解,定安着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含高职)等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覆盖。截至目前,定安今年已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金1373.5余万元,发放低保特困供养学生资助资金277.2余万元。
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定安县龙门镇龙门中心学校六(1)班的学生覃丽芬更加喜欢上学了。“因为学校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她说,这两年,学校新增了塑胶体育场、美术教室和舞蹈教室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场所,同学们有了学习才艺的场所;教室里电脑、投影仪和音响等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课文里美丽的景色能变成图画和视频展现在眼前;图书馆的大小从一间教室扩展到三间教室,里面的旧书全部更新,变成了有趣的科学、文学读物……
曾经荒草丛生的操场、破旧的桌椅、陈旧的教学设施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师资队伍……很难想象,龙门中心学校仅两年间就完成这样的蜕变。
这得益于定安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让贫困地区孩子平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定安将教育扶贫政策向贫困山区、乡村倾斜,多措并举改善教学条件,真正使乡村校园建设“美”起来、乡村学校信息化“智”起来、乡村教师素质“强”起来。
据了解,根据教育实际,定安先后出台《定安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到精准扶弱,让落后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均衡教育发展的成果。
定安聚焦薄弱学校,大力推进农村校舍安全、校园改造、教育信息化等项目建设,从硬件上不断发力,不断提升落后地区教育环境。据统计,2014年以来,定安共投入资金3.1亿元,新建校舍47150平方米,改造校舍113307平方米,建设附属设施工程137个、体育运动场86个。
同时,定安县教育局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纸质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15万册,更换课桌椅34924套,配齐配足了常规教学仪器、音体美教学器材及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设备。
“投资教育,是最长远、最有效的扶贫方式,近年来定安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镇小学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读书积极性越来越高。”龙门中心学校校长符阳伟说,学校教书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同时,该校还开设了水墨国外社团、民俗舞蹈社团等特色社团,形成了办学特色。
面:教育扶贫政策遍地开花
此外,定安县教育局还通过完善学生成长关爱体系和开设“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等举措,使教育扶贫政策在全县遍地开花,让每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教育扶贫的成果。
定安县教育局调研发现,不少贫困儿童也是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五缺”问题,即亲情缺慰、心理缺疏、行为缺管、安全缺护、学习缺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在全县各中心学校为这些儿童建立"儿童之家",让他们得到有效监管和陪伴。”定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王龙介绍,除了建立“儿童之家”,定安县教育局还联合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关工委等多个部门建立健全学生成长关爱体系,让贫困儿童得到更多的情感帮扶和心理关怀。
“儿童之家”里有一个专门的档案柜,存放着每一个贫困儿童的信息档案。“我们要求村一级每月汇报一次,及时更新贫困儿童信息。”定安县定城镇龙州中心小学“儿童之家”管理教师莫圣娟介绍,通过信息的采集,学校能实时了解贫困学生的成长状况。
此外,自今年以来,定安县教育局将推广普通话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切入口,通过开设“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等多种举措深入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让贫困户跨过“语言关”,打通致富路。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王龙说,很多贫困户家境条件不好,读书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能完成,他们与外界接触少,往往欠缺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这反过来让他们不去主动与外界接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视野。这些都让贫困户视野受限,让他们更加欠缺脱贫致富能力。推广普通话,不仅要打通贫困户与外界的交流通道,也要打通贫困户与外界的“交流隔膜”,这是扶智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定安目前已在10个村委会开设“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参与其中的贫困村民们对普通话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普通话越来越流畅,改变旧观念、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融入新时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
据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定安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推普工作,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策划/撰文段誉)
新闻推荐
本报定城11月8日电(记者邓钰特约记者司玉通讯员王兰兰)定安县主动出击,严厉打击利用土法熏烤槟榔行为。连日来,该县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