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南> 今日定安> 正文

高明环:眷恋三叶树 难忘勘测情

海南农垦报 2019-07-30 09:08

海垦勘测规划工作者高明环海垦创建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规划设计技术人员合影。吴天奥 翻拍科技工作者工歇时留影。 吴天奥 翻拍曾经从事农垦勘测规划事业的科研工作者高明环,如今已是90岁高龄。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回想当年为国家橡胶事业拓荒的种种经历,为后辈们讲述那段难忘的岁月,她的眼睛依旧有神。

1950年,高明环考上了南京大学林业专修科。1952年刚开学不久,学校通知农学院学生去广东执行任务,可具体内容都没说,还特别强调不许告诉家人。

“我们当时都很兴奋,服从组织的安排,想也没想就出发了。”高明环和其他一批人直到报到时才知道,是新中国为了大面积垦殖天然橡胶。

“橡胶是什么?”24岁的高明环在内心发出疑问,其他同学也并不清楚。到达广州后的第二天,他们参加了动员大会。动员大会上,当时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的叶剑英手执一双胶鞋上台,他说这双鞋是橡胶制造的。

“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可听了动员后,我们情绪高涨,都想为中国橡胶事业出一份力。”高明环说,动员会上,叶剑英讲述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遭遇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更是被严格控制,西方国家甚至连一块胶片、一截橡胶芽条都不允许输入中国。这次的任务就是在华南地区选址种橡胶。叶剑英还教学生们如何冲凉,如何防蚊虫。“我是南京人,这些我都不懂。”高明环笑谈,以前都不知道有“冲凉”这个词语,只知道有“洗澡”一说,广州的蚊虫很是厉害,晚间都要挂上蚊帐睡觉。

适应广州气候没多久,他们一批人去了湛江开始了勘查测量工作。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他们的勘查测量仪器很简陋,一个队只有一部经纬仪(用于定方向)、一个小平板仪(用于测水田)和一个土钻(用于看土壤)。1952年7月,这批学生完成测量任务,高明环回校领取毕业证后到华南垦殖局上班。

1953年初,随着橡胶事业发展重心南移,高明环所在的垦殖工作队一行30人来到了海南继续勘查测量。他们从广州湛江坐卡车,乘木船,一路颠簸来到位于海口得胜沙路的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由于当时没有多余住房分配给他们,这30人就住在了五楼,男士在一边,女士在另一边。

高明环回忆说,当坐船远远看到海口的楼房时就很兴奋,知道工作单位是最高的楼房时满是自豪。为了发展国家橡胶事业,勘测设计队伍经常要行走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可是勘测设计人员就是有着一股子精气神,克服艰难险阻勇往前进。

到了海南后,高明环小队乘车到儋州那大,再步行到白沙查苗镇进行橡胶宜林地的勘测工作。随后,又到南部三亚一块灌木林地进行测量,一共走了三天时间。高明环和其他同事各自带着自己的行李,当地带路的同事则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冬瓜、咸鱼,另一头是一袋米,这就是当时的工作口粮。由于勘测工作大多是在野外作业,河边一间茅草屋成了他们的宿舍,床铺是用木桩和木条搭成的,全部人都住在一起。高明环说,当时她是队里唯一一名女性,在橡胶宜林地的勘测工作中,她负责用经纬仪辨别方向。

1953年10月,高明环被分配到定安垦殖所工作。没想到有一天午夜时突然遇到台风。高明环回忆道,当时垦殖所的住房都是茅草房,她和其他同事感觉房子快倒了,来不及躲到安全地方,只能躲到一间已经被刮倒的茅草房里的乒乓球桌下,才躲过台风。这是她在海南第一次遇到的大台风,让她记忆深刻。再后来,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为农场勘察测量规划设计工作成立了设计室,这时候的勘测设备又增添了许多。

“我在海南生活66年了,与橡胶为伴36年。”高明环拿着表框的合影旧照片,一一用手指着照片里的老同事说,他们在勘测规划、橡胶栽培、育种育苗、化学除茅、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和科技领域方面,为海南橡胶事业作出较大贡献。在海垦博物馆里,这段创造世界奇迹的历史也被详细记录。

高明环说,一转眼60多年了,看着现在海南和垦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再回想承载特殊使命的海南植胶事业,他们共同经受了艰苦岁月的考验,也为时代挥洒了他们的青春热血,这一切很值得骄傲。

(本报海口7月29日讯)

新闻推荐

定安黄竹镇大坡村:村民齐参与 村容大变样

定安黄竹镇大坡村村容整洁。本报记者袁琛见习记者封烁摄红榜■本报记者袁宇见习记者张文君特约记者司玉通讯员黄荣海...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