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工程”唤醒乡村活力 三农亮点看荆楚系列报道之一
产业融合出奇效,乡村振兴观荆楚。近日,“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大型调研活动在农业大省湖北省拉开帷幕。本报记者跟随全国30多家涉农主流媒体的60余名总编辑和记者走进湖北省武汉、孝感、恩施等地,触摸楚荆产业融合发展脉搏,总结楚荆产业扶贫经验,为海垦现代农业发展及产业扶贫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报今日起推出《三农亮点看荆楚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本报记者许雅
6月10日下午,“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荆楚三农亮点”采访团一行前往武汉市黄陂区采访“三乡工程”样板地杜堂村、湖北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挖掘武汉市在加快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木兰花乡:“三乡工程”的样板
走进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葛家湾,极具特色的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被绿水青山相拥,田园、森林、村庄、水域相互交错,仿佛回到了魏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笔下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这是回乡能人葛天才投资2.4亿元打造的木兰花乡景区。周边3个行政村418户农民与他签订协议,通过入股出租空闲农房打造高端民宿产业,去年户均年收入增加了6.2万元。
葛家湾仅是武汉实施“三乡工程”的一个缩影。
2017年,武汉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空闲农房,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通过实施“三乡工程”,2017年,武汉市共吸纳社会资金160.1亿元。仅黄陂区“三乡工程”就直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88.7亿元,其中市民下乡19.1亿元,能人回乡32.5亿元,企业兴乡37.1亿元,引进投资企业84家,创办合作社227个,下乡市民1873人,出租(入股)空闲农房2987套,实现年租金4409万元。
民宿、农家乐、土特产电商、文艺家书画院、民艺坊、非遗文化泥塑馆和木兰文化博物馆……回乡能人葛天才带领采访团一一参观:他流转土地7000亩,种植花卉苗木,植入旅游元素,实行综合经营,建成以赏花、观鸟、休闲、养生为特色的“木兰花乡”景区。他还成立公司,将113户农户闲置的房屋集中起来,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整修、管理,向市民、创业者招商,发展乡村旅游。农户按入股金额的10%保底分红,上不封顶,使村庄和产业、农民和企业彻底融为一体。
“木兰花乡”的建设模式,引起30多家媒体的极大兴趣,纷纷实地察看和提问采访,直到夜幕降临,大家还围着葛天才问个不停。
美丽杜堂村给采访团一行留下了极其深刻和美好的印象,透过优美的田园风光,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村民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的喜悦。站在“木兰花乡”民宿区,《四川农村日报》副总编辑杨红连连夸赞:“"三乡工程"唤醒了乡村活力,留住了乡情和乡愁,是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感受智慧成果
坐落于黄陂区的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千亩之地,集中呈现了湖北现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成果。
在该中心的200亩水稻种植展示区,整齐划一的水稻在骄阳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勃勃生机。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主任聂练兵介绍,农展中心大力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对比试验,宣传推广了各种轮作、连作循环、高效模式,为农民选用良种良法、调整种植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该区域种植了200多个不同品种的水稻。稻田旁的玉米田,已经结果的鲜食玉米有100多种。
记者了解到,该展示中心于2005年动工建设,累计投入近2亿元,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现已建成种子、水产、园艺、水果、设施农业、循环农业、野生植物、农业机械等八大专业展区和一个综合培训基地,具备农业科技实验、展示、科普、培训观光等五大功能,有14名农业院士支持科研工作,同50家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占地500平方米,农业成就、农业科技、农业科普、智慧农业一应俱全的现代农业展示馆,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穿梭在多功能厅,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以图文写真、电子沙盘、大屏幕、风光漫游等形式,记者足不出户,就能“逛”遍湖北美丽乡村,全省农业概况、农业新科技、休闲农业成果、“互联网+农业”等尽收眼底。
“你们刚才看到的是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现场给记者演示的农展中心副主任张锋介绍,该系统建立了32个网点,包含大田自动灌溉、设施温室、农业气象等子系统,还开发了物联网手机APP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掌握整个展示中心的运行情况及作物生长情况。
“四好农村路”:促进乡村多元发展
农村路连接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千山万水、产业路遍布万村千乡、特色路通往千企万园,有效带动沿线农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在武汉市黄陂区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武汉市黄陂区借助全域旅游,提档升级一大批重点交通项目,构建了“五纵八横五射三环”主骨架公路网,改造了一批旅游公路,串联起区域内各5A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让“条条公路处处成景。”
采访团一行途经木兰湖畔,行走在“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上,犹如穿行在画中。记者看到,每隔两三公里,路边便有一个绿色驿站。绿色驿站和星级厕所,与公路相配套,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
环湖绿道、碧蓝清澈的湖面、绿树环绕的群山……驿站上的风景,被《东方城乡报》记者贾佳用相机一一收藏,她说,“黄陂的"四好农村路",是城市与乡村在公共服务资源上的有效对接,让乡村真正成为游客都市休闲的乐园。”
(本报海口6月28日讯)
新闻推荐
海拔APP“椰圈儿”有报料 海口西沙路与万华路交界处 派出所灯光箱坏了,谁来修一修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李兴民摄影报道)近日,一位网民在海拔APP“椰圈儿”发照片反映,在美兰区西沙路与万华路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