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年鉴》缘何连续3年获评全国一等奖?
■本报记者计思佳
日前,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结束,《海口年鉴(2017)》荣获地市级综合年鉴一等奖,是海南唯一获奖的地市级年鉴,也是继2016年《海口年鉴(2014)》、2017年《海口年鉴(2016)》获评一等奖后连续第3年获得该奖项。《海口年鉴》为何能连续3年获得一等奖?海南日报记者10月24日采访了海口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年度性综合文献,堪称一个行政地区年度发展状况的“百科全书”或“活字典”。好年鉴的标准是什么?海口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科科长杜惠珍认为,在内容上要彰显地方特色、突出时代特征,体例上要结构合理、全面系统,文字表达上要严谨细致、凝练流畅。
彰显地方特色
翻看《海口年鉴》,封面图片不是海口的碧海蓝天就是东寨港红树林,凸显的是椰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滨海美景。“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是《海口年鉴》在全国脱颖而出的关键之一。”杜惠珍举例说,比如《海口年鉴(2017)》就有专门版块介绍海口“双创”,集中记载海口为提升城市品质,创新惠民工程的措施、经验和成果等。同时还设立了“创新发展”类目,包含“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建设、“推进"海澄文"一体化发展”“行政审批改革”等内容,反映海口市在理念、理论、体制机制、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聚焦年度热点
在聚焦年度热点方面,“正在编纂的《海口年鉴(2018)》紧抓海口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包括美舍河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海岸线保护等,民生热点领域还关注了海口12345热线建设。”杜惠珍说,“热点那么多,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每天关注媒体报道,浏览各职能局网站,做到既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又熟悉市里中心工作,最后才能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热点来。”杜惠珍说。
语言严谨编辑细致
在语言表达上,年鉴编纂要求做到凝练、严谨、精准。“年鉴既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部门工作总结,文风要朴实,简短精悍的同时,信息量也要传递到位。”杜惠珍说。
在《海口年鉴》编纂流程上,每年的年鉴编纂都是由海口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先制定出编纂大纲,再由全市140多个单位根据大纲要求提供各自初稿,编辑部再将供稿反复进行加工和修改,最终成书。“编纂志书是大家协同合作的结果,不同的作者、编辑在文字上会有差别。所以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精心统筹,保持语言严谨、体例一惯和编辑细致,把好政治关、保密关、专业关和文字关。”
此外,万分之一以下的差错率也是优秀年鉴的硬指标。“每一个数字、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核对。”杜惠珍说,每年的年鉴从组稿到出版,都必须经过4至5遍改稿和校稿,对全书3次通审,总编初审、二审和终审,期间还有各编辑之间4次互审等步骤,通过层层把关、多次审校,找出差错,才能将错误率降至最低。
“我们希望打造出精品力作,让《海口年鉴》成为服务政府决策的有效参考,宣传推介海口的重要载体。”杜惠珍说。
(本报海口10月24日讯)
新闻推荐
王业侨督导琼中6500亩茶园新建项目时要求合力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示范项目
本报海口10月23日讯(记者余美君)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垦区茶叶产业,10月22日上午,海垦集团总经理王业侨率队前往琼中6500亩茶园,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