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贤才辈出、古迹众多、文化共生美舍河:文化活水越千年

海南日报 2018-10-29 07:29

天蓝、水清、景美,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一隅。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海口市琼山区攀丹村唐氏大宗祠里的唐震画像。唐震是攀丹唐氏的渡琼始祖,后代中的唐舟和唐亮、唐舟和唐穆是明代的两对父子进士。陈耿 摄旧书中的明昌塔。蒙乐生 翻拍文\海南日报记者梁君穷

从海口沙坡水库出发,沿美舍河向北走,一路清水相伴,绿植成群,河流两岸虽见楼舍俨然,但入巷访古,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这些村庄多有数百年历史,世系相承,美舍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儿女。

龙潭水、学前水、潘公河、河口河、多伦河……在本地方言中,美舍河即“美丽的母亲河”,而在老人口中,美舍河曾有许多旧称。一条河在历史上有多少次名称变换,意味着它有多少次起落沉浮。物换星移,美舍河两岸风景变换,风流人物纷至沓来,火山文化、中原移民文化、南洋文化在此交织融合,使得美舍河流域历史上成为琼岛人文荟萃之地。

近年来海口在对美舍河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注重发掘修复这条海口母亲河的文脉肌理,使美舍河千年风采得以重现世人面前。续古存今,作为海南人文历史的重要发源地的美舍河流域,已日益成为海口历史文化与当代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黄金区域、省会城市的会客厅与新时代发展的又一高地。

风流人物古来多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灵动婉约,总能给城市带来生机和底蕴。古人早已深谙此理,历史上多少渡琼的贬官迁客、本土的风流文士,或多或少都会与美舍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舍河流域可谓大贤兴起的基因库和人才辈出的哺育器。美舍河流经的府城素有“琼台福地”的美称,比如明代在府城镇朱云里先后诞生的丘濬、海瑞和许子伟,成为“一里出三贤”的千古美谈。

“洋洋一掬水,纡石自为堤。”不知是诗给了水气韵,还是水给了诗生机,明代琼府名士郑廷鹄尤其喜欢美舍河,不仅时常为其赋诗,还在美舍河上游——今天的羊山地区创办“石湖书院”,每日在其中读书、写作、授徒,与好友饮酒,论古今天下事。

海瑞墓、忠介路、海忠介公庙、海瑞故居……美舍河流域从上至下,与这位明代“海青天”相关的道路、建筑十分常见。海瑞以刚正不阿闻名,其主要事迹在于江南治水,其实,海瑞治水不仅仅在江南,更在这美舍河。1570年,被罢官回乡的海瑞,看到美舍河多年失修,河床淤塞,便向琼州分巡道唐可封提出疏浚河道的建议,而后海瑞和唐可封亲自率领民众疏河,终于疏通了府城出海的水上通道。

除了海瑞,明代海南还有一名士叫唐胄,家在府城东边的攀丹村,今人对他熟知主要在于他纂修了《琼台志》。攀丹村如今离美舍河数里远,唐胄如何能与美舍河扯上关系?熟知美舍河历史的琼山区城东社区原社区主任王正安称,历史上美舍河到府城东门后便转身向东北出海,流经攀丹村,便才改道向北有了今天的河道。唐胄自小便在美舍河畔嬉戏、读书,晚年又在此设立“西洲书院”,教化乡民。

除了当地名人,中原各地旅人凡到琼岛者也总要与美舍河发生一些联系。“大地浮香海,孤标涌梵幢。水天灵鹫现,地窟毒龙降。日月悬空镜,乾坤照夜缸。望云弹五指,花雨堕虚窗。”明代万历年间,高僧憨山大师,曾云游到琼州府城,打算寻访觉范禅师的遗迹,在琼州其间,他寄宿在美舍河边的明昌塔,并作《登琼州明昌塔》一诗。

宝塔古刹今安在

时值深秋,海口也有几分凉意,来到美舍河国兴桥段,进行生态修复后的美舍河两岸依旧绿树成荫,许多市民来这里休闲散步。“就在河的中央,曾有一座明昌塔,是当时海口的地标建筑。”附近下洋村的居民文国材介绍,他小时还曾见到残存的明昌塔。

明昌塔建于明代,1944年被日军拆掉上部3层,“大跃进”期间,又被群众拆除三层。到了“文革”时期,明昌塔最后一层被拆除殆尽。

明昌塔旧址为何会在现在的河道中央?文国材解释说,原本美舍河河道弯曲,流水不畅,容易淤积。后来为了疏浚河道,治河者采用去弯取直的方法,将美舍河的河道拉直了,而明昌塔旧址刚好位于拉直的河道上,于是明昌塔遗址无存。

相关文史专家认为,明昌塔有明显文化地标的含义,与一般的佛塔有明显的区别。对当地人民文化生活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也兼具灯塔的作用,显现海口作为港口城市的特殊性,还具有观光功能。由此,明昌塔在全国范围内都属比较难得的人文景观。

下转B15版

新闻推荐

文明守护花草树 共赏湿地鹭鸟飞

凤翔湿地公园内湿地护工清理水边的杂物。见习记者苏弼坤摄凤翔湿地公园内工作人员清理水中青苔,让湖水更清澈。见习记者...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