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垦建工集团打造混合所有制新动力引擎,从并跑向领跑冲刺 紧跟时代觅商机 风劲扬帆逐浪高

海南农垦报 2018-12-28 08:48

■本报记者张佳琪通讯员韩海泓

每个时代都蕴藏着历史的机遇,善为者敏锐捕捉,开创发展新格局。回溯海垦建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机遇源自改革开放40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催生的市场生机,源自海南农垦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产业,做强建筑企业的探索实践。

30年间,海垦建工集团紧跟时代,改革开放不停步。在全国上下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海南房地产业兴旺的时期,企业抢抓机遇,竞逐建筑市场,10年间的年产值从不足千万元到突破亿元,逐步从跟跑转向并跑前进;在深化国企改革浪潮中,企业顺势而动,对内聚合优势提升资质等级,巩固核心竞争力,对外增资扩股引入“活水”,打造混合所有制的新动力引擎。2018年,海垦建工集团施工产值突破16亿元,实现从量级到几何级的增长,逐步从并跑向领跑发展冲刺。

嬗变抓住两次机遇主动出击市场

2010年4月23日是海垦建工集团的生日。承载着海南农垦直属工商企业改革排头兵的使命,集团当年由11家农垦工商企业整合重组而生,其中不乏经营困难的老工商企业。这是一次产业升级的重要转折。海垦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羊博锴说,当年带着“保生存”“保稳定”的特殊使命,海垦建工集团开启了新征程。参与整合的企业中,海南农垦建筑总公司有工程施工优势,海南农垦城开发建设总公司等则有项目储备和经营优势。整合重组目的是用改革释放企业发展潜能,通过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和企业效益,同时创造条件带动困难企业一起发展。

9年间,海垦建工集团曾负重前行。企业一度面临着数千万元的外债,背负着企业职工住房建设、社保养老等民生包袱。“职工上访,企业内部环境不稳,产业不强,各种问题交织,让重组后的企业发展起步维艰。”海垦建工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翟国川回忆说。

发展中的困难还得靠发展解决。回头看,海垦建工集团经历过的两次产业发展提速,为企业后来的转折积蓄了强劲动能。时间拨回至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建设海南的热情高涨,房地产的发展高潮迅速席卷海南,各式各样的建筑一夜之间“疯长”涌现。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海南农垦建筑总公司、海南农垦城开发建设总公司等企业主体各自出击,主动到市场经济的汪洋中闯海,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1992年至1998年间,海南农垦建筑总公司的施工年产值从原来不足1000万元,迅速发展到年产值6000万元,最高峰达到8000万元产值。”翟国川回忆说,企业承领的工程逐年增多,倒逼着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通过经营授权,激发企业团队潜能。几年下来,企业成功打造不少行业样版工程,包括4个省优工程和10个椰城杯优质工程,企业效益连年突破百万元。

农垦城开发建设总公司强劲的发展态势,同样为后来的重组注入动能。该公司总经理黄巧说,在省农垦总局的支持下,公司凭借良好的土地资源储备和灵活的项目运作,企业利润不断攀升,仅通过股权运作桂林洋经济开发区一宗土地资源,就让企业净赚5000多万元。

从起步到起跑,敢拼善闯、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品质,深深烙印在海垦建工人身上,更融入农垦建筑企业的基因中。

海南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也曾让海南农垦建筑总公司背负债务,但并没有因此沉寂。长期的市场竞争,企业锻炼出敏锐的嗅觉。抓住国家住房政策调整以及海南省小城镇建设兴起的机遇,企业走进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进入2000年后,改造垦区职工住房环境,既是农垦系统大力推进的民生工程,也是海南亮化小城镇面貌的重要工程。”翟国川说,当时农垦管辖的89个农场就是建设的主战场。企业从部门到领导班子,全员出动对接,把办公室“搬进”农场,逐一对接建设需求。

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农垦建筑公司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企业不仅还清了近2000万元的债务,保持稳定发展,更深入挖掘、耕耘垦区乃至海南的建筑业市场,逐渐树立起农垦建筑品牌。羊博锴说,找准企业定位和目标是基础,坚持深耕行业、做强主业是核心,发挥队伍的能动性,一心想发展、谋发展是关键。

“经营主业不断做大,民生改善就有了更坚实的条件。”海垦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伟红感慨说,2017年,集团兑现承诺,150套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圆了职工多年来的安居梦。早在重组初期,企业就投入近1000万元改善职工住房环境和下属企业的生产生活区,到发展物业产业,实现企业职工“零下岗”,再到逐步提高下岗职工生活待遇,通过发挥党建的凝聚力,让企业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变提升核心资质产值三连跳高

衡量一家建筑企业的硬实力,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等级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标准。2016年以前,海垦建工集团拥有的施工总承包资质只有二级,这不仅意味着企业只能承建28层以下或5万平米以下的建筑,更意味着只能分得市场蛋糕中的小份额。

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以来,海垦建工集团对跨过一级资质门槛的渴望越发强烈。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升级要求,加快补齐工程专业人才和大项目建设的短板……海垦建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新江告诉记者,该集团成立9年来,工程专业人才队伍扩军的步伐没有停过,专业人才数量相比重组初期,整体多了近一倍。

据统计,集团现拥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16人、二级建造师42人,高级工程师16人、中级工程师33人、助理工程师31人、其他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00人。

提升大项目施工的参与度无疑是资质升级的重头戏。“这是企业做强主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品质,擦亮农垦品牌,积累口碑的过程。”羊博锴说,重组后的农垦建工集团确立围绕既有的施工和开发资质,强调抓牢工程质量,打造精品项目,为企业参与大项目施工创造条件。凭借过硬的施工品质和高效的项目管理,9年来,企业承建的大项目不断增多,优良工程就达61项,优质样板工程15项。

2016年9月28日,国家住建部发布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核准公告,海垦建工集团成功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制约企业的瓶颈终于打破了!”大家为农垦建筑行业打拼25个年头的老匠人感叹,资质从二级变为一级,这是一次质的飞越,更是一次含金量十足的升级。

积小成大,聚力赢变。2001年,海南农垦建筑总公司的施工产值首次实现破亿元,随后15年时间,企业施工产值逐步增长到8亿元,年均涨幅近30%;2016年实现资质升级后,海垦建工集团2017年的施工产值迅速达到10亿元,2018年更一举蹿升至16亿元,其中仅承建“海秀花园”单个项目的施工产值就达3.9亿元。“10年时间实现破亿,15年时间保持稳增,2年时间实现翻番。”羊博锴说,这样的发展轨迹,足以让每个海垦建工人自豪。

蜕变混改引擎启动蓄势谋变前行

从散到合,由弱到强,海垦建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次次动能转换的接续。国家推行营改增政策及建筑行业保证金制度改革后,建筑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大环境变化,企业的发展潜能在哪?海垦建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依靠改革。

2018年12月26日,海垦建工集团迎来自我突破——企业与广东联泰集团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成功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启新的征程。混改后,海垦建工集团仍保留51%股份,在保障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同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的“活水”,促进集团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优化,增强企业自主投资和资源配置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这是一次做强主业、升级产业的战略选择。海垦建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不断升温,海南农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更是海垦集团确立的“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尤其是大项目带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通过混改引入资本加持,海垦建工集团将提升自主开发项目和深度参与大项目建设的实力,做强主业具备更加扎实的基础。

这是一次蓄势谋变、着眼未来的主动选择。在行业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企业以往倚重的挂靠经营模式没有出路,优化升级集团业务模式势在必行。

如今,海垦建工集团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以混改为契机,打造以建筑施工为主房地产投资为辅的一体化的业务模式,直接参与海南农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确保农垦利益最大化,实现内部土地开发利用和项目投资直接拉动海南农垦经济规模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借助引入战略投资者,快速提升海垦建工集团的对外业务拓展能力,全面提升各项资质,以EPC、PPP等新模式,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海垦建工集团实现“走出海垦、走进海南、走向全国”的“走出去”战略。

“海垦建工集团将努力打造成为海垦集团旗下具有跨省域品牌影响力的专业产业高地。”羊博锴表示,混改后的企业实收资本将达20亿元以上,将朝着施工总承包与房地产投资开发一体化的专业产业集团加速迈进。同时加快实现现有的六个施工资质升级,进一步向产业链条下游延伸,并结盟建筑行业的材料供应企业等关联单位,为企业今后自主开发运作大项目储备力量。

(本报海口12月27日讯)

新闻推荐

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明年1月启幕

本报12月26日讯(记者梁冰)记者从第四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一火山自行车盛宴将于2019年1月12日至13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