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领头羊” 增收喜洋洋 琼山区清泉村发展黑山羊产业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是我自己养的50来头黑山羊,年内羊群规模还要扩大呢。”1月4日,琼山区三门坡镇清泉村的脱贫户卢照武在新建起来的羊舍旁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养殖黑山羊不仅是老卢的脱贫之路,也是整个清泉村完成整村脱贫、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的希望所在。
“黑山羊”如何成为清泉村民脱贫奔小康的“领头羊”?这一切,还得从3年前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统发公司”)成为清泉村帮扶单位说起。
□本报见习记者张熙宇
实地考察
“施茶模式”引进清泉村
2016年6月,市统发公司定为清泉村帮扶单位时,面临着发展经济,脱贫攻坚工作如何切入的难题。为此,市统发公司董事长谢辉文,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忠再次拿出该公司在秀英区施茶村进行帮扶时的干劲,一起对清泉村进行摸底考察。实地考察定思路、因地制宜做产业。考察中发现,清泉村地势较高,牧草旺盛,适宜黑山羊的养殖,但仍需有人领路扶一把。他们还发现一个典型例子:当地村民卢照武靠养殖黑山羊成功摘了贫困帽。今年42岁的卢照武已成为村民们仰慕的养羊能手,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经过自身勤奋努力,于2016年正式脱贫出列。
说干就干。市统发公司结合清泉村实际,以发展产业为突破口,引进“施茶模式”,组建了海南顺吉森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清泉村开发建设黑山羊标准化养殖项目。该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570万元,修建标准化羊舍7栋,并配套种植了约90亩牧草的牧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农村产业发展“施茶模式”,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到养殖场就业,为贫困村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增效增收途径,促进清泉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目标。
说起“施茶模式”,那是有名的样板。按照这一模式,市统发公司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利用“拨改投”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打造种植特色产业基地,该基地是全国首个且唯一的火山岩石漠地区野外仿原生态石斛种植基地。
“社会资本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在以前看来是无法进行的,但市统发公司作为国企进入,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和稳定器作用,得到广大农户的信任。”谢辉文说,实践证明,“施茶模式”不仅给企业带来效益,还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将这一模式引进清泉村,可望加快实现精准脱贫。
能人示范
“养羊能手”当养殖场长
卢照武开始从政府帮扶的20头羊养到了现在50余头,还不包括期间卖出去的。为了更好地养殖黑山羊,他不断阅读科学养羊书籍,村民们也常常向他进行请教养殖方法。“一年下来,我的家庭收入能达到4万余元。”对于一年所取得的收获,卢照武充满了自豪,也让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市统发公司领导看到了他的能力,并愿意搭建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帮助他和村民一起更快奔小康。
“目前黑山羊养殖场已投入使用,打算聘任卢照武为养殖场场长,由他全权负责养殖场的管理。”海南顺吉森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招儒告诉记者,公司相信卢照武的能力,能让养殖场发展壮大,带动村民增收。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基地占地面积27亩,是在原清泉村小学旧址上改建而成。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羊舍共有7栋,面积共计3800平方米,其中配套修建种养运动场、消毒室、诊疗室消毒等附属设施。
据介绍,三门坡镇清泉村的黑山羊养殖基地有别于传统养殖方式,该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四统一”等项目创新机制的运用,突破了养殖分散、管理不规范、出栏不整齐、品种退化,补栏不及时、全年不能均衡供应、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清泉村的致富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村推进
清泉村旧貌换新颜
“清泉村当初的贫困户数量是海口最多的,但是到现在全村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1月4日,三门坡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符传杰介绍,如今通过多方的努力,清泉村141户贫困户已降低至现在的5户,其中136户成功脱贫出列。
2016年,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作为对口清泉村的责任单位,不仅在村里建立起了黑山羊养殖基地,还不断完善村里基础设施,全村经济产业基础得到巩固提升,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
据了解,清泉村委会共有18个自然村、23个村小组、2898人,2017年清泉村作为整村推进的村庄之一,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用于光伏、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清泉村委会石岭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下雨道路就泥泞,村民出入不便。为此,市统发公司计划投入30万元专门用于该村基础设施的改造。“未来石岭村将新建一个排球场,村里的道路都将进行硬化,从此村民们有了休息活动场所。”陈忠介绍,石岭村即将展开的村庄改造工程是一个让村民充满希望的好工程,因为未来村民们的生活及居住环境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海口1月7日讯(记者卢月佳通讯员宋敏强)近日,海垦小灵狗出行红明农场体验中心在红明农场公司开业,这也是首个落地在垦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