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动动手指就能把创意变成实物 海口校本课程还能这么玩!

海口日报 2019-01-16 09:41

滨海九小学生在造物粒子课上动手制作出LED灯。(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刘晓惠

“创客”由英语单词Mak-er演变而来,“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而如今,“创客”也延伸为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创客”教育走进校园已是必然的趋势。日前,滨海九小利用创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理念给“创客”教育的开展搭建了平台,在学校里开设了校本课程micro:bit造物粒子班,让孩子们开启了小小创客的初体验。

软硬件相结合创造小物件

据滨海九小信息技术老师张珂介绍,学校从去年九月开始开设造物粒子课,这一门听起来很有科技感的课程,吸引了不少学生的兴趣。“micro:bit造物粒子课程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课程,运用micro:bit造物粒子套件中的元件和在Mind+平台上的编程相结合,学生们就可以将创意变成实物。”

动动手指就能做出会呼吸的风扇、按规律发光的灯带、可以移动的门铃甚至还有模仿人类心跳的LED灯。原来,micro:bit造物粒子套件是一系列实物化的电子元器件,可以用来代替编程语言,它们有统一的接口,能够在直观的拼搭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套件中的模块支持声、光、电以及动作交互,即插即玩,能用于快速搭建创意作品。”张珂向记者解释着其中的原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会运用该套件制作电子蜡烛、闪烁的LED灯等有趣的小发明,轻松体验了创造的快乐,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

模拟程序员启发逻辑思维

据了解,为了丰富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滨海九小和海南师范大学的“创客”团队共同打造了这门有趣的校本课。

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四年级的学生宋彧已初步掌握了造物粒子的操作。只见他首先通过数据线将造物粒子套件与电脑连接,之后在平台中通过拖动图形化模块编写程序,再把编写好的程序命名上传到存储卡中,最后根据编写的程序在相应的物件上进行操作,不一会的功夫,一个变速小风扇就诞生了。“这个课程很好玩,每个人就像一个程序员,可以开发自己喜欢的东西。”宋彧说。

来自海南师范大学的授课教师王飘飘表示,造物粒子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先通过观看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出相应任务,接着通过分析程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思维,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拖动、拼接模块,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在直观的拼搭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目前,机器人课、编程课、造物粒子课等创新性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多地进入海口市中小学。海口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符延益认为,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可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渠道挖掘自身的兴趣和闪光点,海口市鼓励各中小学积极联合高校等单位,开设有特色、有内涵、助成长的课程。

新闻推荐

关于大中型客货车等机动车逾期年检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应...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