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万村的“抓鱼节” □ 陈恩睿
巨昌友老家在海口龙华区遵谭镇。春节前,他回老家拜访老人。早听说,遵谭镇有不少村的村名带有“儒”字,或“美”字,便萌生前往参观学习之念。巨昌友决定回老家那一天,我也清闲,就随同而行。
从海口秀英,沿着海榆中线驱车二十余公里,看见一座醒目的烈士碑,然后左拐进入遵谭道路。行驶约两三公里,来到一个小村。不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劲、欢快的声音。随声行走约七十米,一个大水塘里、边上,男女老少,欢呼喜嚷,充满着紧张又欢喜的气氛。巨昌说,“太巧了,这个村正在过"抓鱼节"。”
羊山农村过“抓鱼节”,第一次听说,我感到惊讶又新鲜。水塘里,不少人在忙碌:独自撒网的;浅水边抓摸的;男女协力拉网的;男子联合包围的;老少一起置网的;孩子提着小篮子捡鱼……拉网的人,从这边到那边,又从那边过这边,一网一上岸,迅速取下网里鱼儿装进箩筐或尼龙袋,又赶紧返回水塘抓鱼。不少大鱼触网逃命便飞出水面,宛如小型导弹在空中飞过那般,此时,抓鱼的人和围观者便不约而同、举手划脚、大声呼号,“抓那条大的”、“快快拉网”、“把网拉大拉大”、“赶紧缩小包围圈”……水里和边上,人人尽兴,欢声笑语。
夫妻组把网拉上塘边,迅速将鱼儿倒进尼龙袋。看着我们分享快乐的样子,邀请参加活动。我感谢他们,恳求谈感受,他们爽快说,“抓鱼活动,一代传一代,人人快乐,家家有鱼。”一位阿姨不停地鼓掌,她说,她从石山嫁来这个村已28年了,每年都有抓鱼活动,热闹又开心。大人带来孩子观看活动,一位叫吴可沄的小女孩激动了,“看着大人、哥哥、姐姐水里抓鱼好高兴啊!长大了,我也要参加活动。”本村外出人员都尽量安排时间回村活动,与村民过“抓鱼节”,分享传统节快乐。我紧抓着相机,不停地选着角度拍照,抓鱼的人看了我那架势,便像电影演员那般轻巧地打起手势,露出笑容,变换动作,增添了镜头的内容和精彩。几位中年男子几乎变成泥人,可开心了,抓起大条大条的鱼高喊,“来吧!这里有精彩的镜头!我们村的"抓鱼节"就是村民的"开心节"!”
原来,“抓鱼节”是遵谭镇群力村委会美万村的传统节。82岁的村民黄胜钟说,小时候就有抓鱼活动,这种活动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风雨不动,每年举行。村里这个水塘叫“美万塘”,在村西南边,原来没这么大,有十余亩,属自然水塘,由一个单塘和双塘组成,边上有水田和红薯地,下大雨时,水漫塘埂,精灵的鱼儿便乘机到水田和红薯地里觅食饱餐。2007年,村里将水塘扩大和加深,开出个大水塘,约三十亩,但从来不出租给任何个人,一直供村民养鹅养鸭,给村集体养鱼。
美万村村长黄荣介说,原来没有“抓鱼节”的说法,只叫抓鱼活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水塘的鱼属野生;六十年代后,才将抓鱼活动称“抓鱼节”。从此,每年农历二月,村民都自发集资购买鱼苗放养,保证鱼源。“抓鱼节”没固定日期,一般选在春节前二十天内的一天。早年的时候,抓鱼是为过年备菜,均选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或二十九日活动。随着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抓鱼不作为备菜过年了,而成为了村里文化节。如今的“抓鱼节”活动日,一般考虑三个条件:水塘水量适度;天气比较晴朗;春节前二十天内的一天,且星期六或星期日为佳。村里早有村规民约:抓鱼活动,一般以户头为单位,按收获总量百分之二十直接归抓鱼户,百分之八十上交村集体;村里将抓鱼户上交那百分之八十的鱼分到户头,让每家每户都吃上“美万鱼”,意为各家各户年年“美满有余”。
水塘边大树下,村民骑来摩托、或挑来担子、或抬着袋子将抓获的鱼送来过称。村干部分工合作,过称的,登记的,兑现村民所得的。老黄家抓获九十斤,村干部过称后兑现十八斤,至于兑现大鱼还是小鱼,由抓鱼户自选。问了老黄,“抓获九十斤,兑现劳务十八斤,觉得合理吗?”老黄不加思索说,“合理!体现多劳多得,又体现集体共享,村里男女老少都高兴。”老吴家一人参加活动,兑现劳务才三斤。“抓少了,开心吗?”我问。老吴哈哈大笑说,“现在不缺吃穿了,自家有经济收入,党和政府又按月发养老金;抓鱼活动传承健康文化,促进村民团结和谐,这是有益的大事。”
92岁吴玉华阿婆可开心了。她说,原来下过塘里抓鱼,现在不下了,但看见儿子、孙子、曾孙和全村人一起活动,非常高兴。
如今,美万村已发展到一百余户,五百三十多人,年年过“抓鱼节”,促使村民和睦相处,团结向上,同心协力建设新时代富裕文明美丽新美万。
新闻推荐
这群白鹈鹕曾在美仁坡逗留达20余天(图片来自观鸟爱好者)1日29日晚,记者从海口龙泉镇美仁坡村委会获悉,一度在美仁坡逗留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