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在海口,有这样一个医生家庭 祖孙三代行医路 悬壶济世传家风70年来医疗技术在变,医者仁心不变

南国都市报 2019-05-08 08:30

郑秀芳与父亲郑健超。“对病人要好,要坚持学习。”从医36年,海口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郑秀芳依然记得刚走上医疗岗位时父亲的嘱咐,做一名医生,要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及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她的父亲郑健超是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消化内科专家;她的女儿也学医,正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想当一名全科医生。

一家三代都从医,这个医生家庭以“治病救人”为价值追求,他们的身上映衬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时代发展和医学进步。70年来,他们见证了传统医疗到互联网医疗的巨变,也见证了老百姓从“看病难”到“看病不愁”的转变,更宝贵的是他们一家始终坚守医者仁心不变。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文/图

70多年前

药店打工学配药治病父亲走上从医路

“医学在不断进步,当医生就要"活到老,学到老"。”86岁的郑健超说。

时光回到70多年前,郑健超小学毕业去一家药店里打工,白天帮忙扫地、煮开水,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语文、数学,当时就自己买书回来看,主要靠自学。

那个战争年代,能上学是件幸福的事,郑健超十分珍惜,边打工边上学,一心想着靠自己努力奋斗来奉献自己的价值。郑健超说,当时在药店打工,看着老医生配的药,对一些拉肚子、腹痛、内痔等病人管用,能帮病人解决一些问题;就十分感兴趣,也跟着老中医学配药,慢慢地也看了一些医学书籍。

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郑健超成为第一批考入海南医学专科学校(简称“海南医专”)的医学生,3年后大专毕业进入海南省人民医院,从此走上了从医路,一生与医学息息相关。

工作3年后,郑健超又被选送入广州中医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1959年毕业。

“治病救人”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1969年,国家倡导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郑健超主动提出到农村去服务,于是从海南省人民医院到了定安县仙沟镇卫生院,为当地村民看病。

“当时主要在仙沟镇卫生院里给村民看病,不做什么劳动;有时也到定安县人民医院给患者看病。”郑健超说,仙沟镇(2002年仙沟镇并入定城镇)与定安县城定城镇相距6公里,因为他在消化内科方面比较有经验,很多人也从县城去仙沟镇找他看病。1970年定安县乙型脑炎流行,郑健超用自己到广州学习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24例乙型脑炎患者,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如今,86岁的郑健超仍在医疗岗位上发挥余热,依然坚持每周出门诊、查房,为患者治病。66年的从医路上,他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结合,参编医学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为海南省医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健超说,唯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时常鼓励子女及后代坚持学习,只有精通医术,才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40年前

获救患者把父亲当恩人让她从医36年不忘初心

因为父亲是医生,郑秀芳小时候就跟父亲到医院玩。“见到父亲抢救的病人康复,病人家属拉着父亲的手特别感激,我就觉得很开心,父亲做了一件救命的事。”

在多起救治病患的事情中,有一件郑秀芳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有一位定安的病人,住在乡镇,病情很重,家人觉得不行了,请我父亲去检查一下,我父亲建议把病人拉到医院,把胸腔积液抽了,然后病人就好了。”郑秀芳说,后来病人全家都特别感激父亲,两家人几十年都一直保持来往,像亲戚一样。

这些浓浓的医患情,在幼时的郑秀芳内心埋下了医学的种子,“当医生,觉得人生有价值。”

心怀梦想,刻苦学习。郑秀芳1983年从海南大学医学部(现海南医学院)毕业,正式走上了工作岗位。1995年,她被海口市人民医院推荐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1年。从北京学成归来,郑秀芳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率先开展了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比如胃镜下切除息肉、内镜下止血,超声内镜检查术等。

从医36年来,郑秀芳奋斗在临床一线。

“父亲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他对病人好,特别有耐心,医德也很好。”郑秀芳说,不管是从乡下来的患者还是城里的患者,他都一样对待,从病人的利益考虑,全力把病人治好,还会从费用上为他们省钱。

郑秀芳坦言,医生这个职业很辛苦,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但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一如既往地耐心对待患者,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总结临床经验,一心想着更好地为患者治病,这也是她的初心。

如今

遇上“互联网+医疗”女儿想做一名全科医生

一个家庭良好的家风,会影响到子孙后代。郑秀芳的女儿邹灏秋就是如此,她在医生家庭中成长,母亲和外公吃饭时都会讨论病例,耳濡目染的她也走上了学医之路。

目前,邹灏秋正在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有1年规培结束,她可以独立开展诊疗工作。

“当医生很厉害,很高尚,很有价值。”这是邹灏秋2009年高考后选择就读临床医学专业的理由。而她也正好遇上“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年轻人也纷纷投身时代的潮流。2014年邹灏秋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互联网医疗公司,做医学科普编辑,希望通过普及科普知识来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知识。

同时,她也在知乎、微信等平台开设自己的健康专栏,医疗科普做得有声有色,然而外公郑健超认为这是一条“邪路”,给她写了一封信。

信中,外公劝说她回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走上医疗岗位治病救人,有了临床经验,科普才会更有说服力。“当医生要不断学习钻研。”邹灏秋说,在互联网医疗公司工作了近2年,她发现自己都是在输出知识,而没有输入,于是听从了外公的建议。“外公是全家人的榜样,刻苦敬业,有钻研精神。”邹灏秋说,外公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退休了还在工作还在学习。

邹灏秋选择当全科医生,把目光聚焦在慢性病上。“现在慢性病患者多,大多数在基层医院就可以解决。”邹灏秋说,她想当一名全科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或开设一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为更多基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新闻推荐

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工程提速

作为江东新区东西走向主干道,总投资192486.57万元的白驹大道改造及东延长线工程启动以来快速推进。目前,针对工期紧、任务...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