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托”伪造入学通知书 诈骗16万余元
□本报记者黄夏特约记者吴淑骁通讯员刘静
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教育,不惜一切代价托关系、“走后门”,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以为进了好学校,孩子就能进步,学习成绩就能提高。这往往也给“学托”提供了可乘之机。
本期《检察官以案说法》,讲述的是海口一名80后男子蔡某谎称认识教育部门领导,可以帮忙拿到海口中小学入学名额,通过骗取女同事及其亲属、邻居等人16万余元“手续费”,用于个人挥霍的故事。
谎话连篇同事受骗
蔡某与林某玲是海南某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员工,两人是同事。2018年7月12日,林某玲询问蔡东,朋友小孩要去海口市某小学上学,是否有认识的学校领导可以安排进去?蔡某自称认识该校领导,但需要20000元的手续费就可以上该小学,并表示去另一所小学要33000元的手续费。林某玲朋友认为价格太贵就没有考虑。
之后,林某玲询问蔡某,海口市某中学是否有名额进去,蔡某称只要交付30000元手续费就可以就读该校。林某玲觉得大家都是同事,蔡某应该不会骗人,再加上蔡某的工作性质跟学校领导有很多工作接触,觉得他有能力帮助进去该中学,没有多想,就在同年7月18日在妹妹家中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给蔡某30000元。
开学将至“学托”失联
林某玲的朋友得知通过蔡某的关系可以搞到名额,也委托林某玲以33000元的价格办理自己小孩进入某小学上学事宜。同年7月25日,林某玲通过微信方式转账给蔡某33000元以办理朋友小孩入学的事情。
同年7月26日,林某玲的邻居得知其小孩委托蔡某上学事情之后,也让林某玲委托蔡某帮忙让自己的小孩以30000元的价格进入某中学,当天林某玲又通过微信转账给蔡某30000元,用以办理孩子入学该中学。
同日,林某玲的妹妹得知姐姐委托蔡某办理孩子入学的事情后,委托姐姐帮自己朋友的孩子到某小学念书。林某玲询问蔡某后,以25500元价格确定。当天,林某玲的妹妹在家中通过微信转账给蔡某25500元。
同年8月1日,林某玲的朋友委托林某玲通过手机转账46000元到蔡某工行账户用以办理孩子到某中学读书。
诈骗钱财终尝恶果
收到手续费后,8月7日蔡某给林某玲2份某中学的报名通知,8月12日给了1份小学的报名通知。前后共给了5份报名通知书给林某玲。在这期间,蔡某还告诉林某玲不要拿这些通知书到学校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并称在报名通知书上的期限内学校会另外通知家长到学校拿录取通知书。直到2018年8月26日,林某玲都没有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就问蔡某怎么回事,他就一直以种种借口推脱,随后就联系不上了。蔡某提供给林某玲委托的小孩入学证明,经家长到校证实是虚假通知书,此时,林某玲等人共计转账金额164500元。意识到上当后林某玲两姐妹于2018年9月7日到市公安局美兰分局白龙派出所报案,该所于同日立案侦查。经美兰区人民检察院审理查明:蔡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骗取他人财物共计人民币164500元,数额巨大,蔡某对其诈骗财物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美兰区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涉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000元。
检察官说法
检察官提醒各位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合法途径进行办理,不要相信“花钱”“找关系”可以办理入学的“学托”。这些所谓的“学托”,经常会捏造“关系”博取家长的信任,骗取钱财,得手后便逃之夭夭。各位家长应擦亮眼睛,警惕“学托”的骗局,正确办理入学手续,以免既损失了钱财,又耽误了孩子的入学。
新闻推荐
海口美兰区检察院积极部署“公益防控”专项活动 保障辖区市场稳定
本报讯(记者何海东通讯员刘静陈世倩)近日,海口美兰区检察院积极部署,开展“公益防控”专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切实推进养殖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