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天蓝生态美 和谐宜居人欢乐 江东新区内外兼修提高市民游客获得感幸福感
①美丽的东寨港红树林,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见习记者陈长宇通讯员冯尔辉摄
②高山村富有活力的乡村风景,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本报记者李天平摄
③随着东寨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这里深呼吸。本报记者李天平摄
④东寨港附近的民宿别致典雅,给人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本报记者李天平摄
“美极了,像一幅泼墨山水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6月14日下午,在海口江东新区东寨港红树林,市民陈玲不禁停住脚步,凝望着眼前迷人的自然风景。湿地河畔,细雨迷蒙,清风扑面,放眼望去,水鸟振翅飞翔,碧波荡漾光影涟漪,清水畅流奔向远方。
生态家园,共建共享。江东新区设立一年多来,海口精细实施城市更新“五化”先行,坚持将以人为本融入到经营城市的点滴中,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狠补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系统实施水体治理,内外兼修夯实民生“里子”,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升级城市品质,谱写城市美、产业兴、生态优、百姓富的幸福图景,不断提高市民游客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曹马志
推进移风易俗提升环保意识
每逢“公期”,江东新区灵山镇大炳村里的公庙是最热闹的地方,距离几百米都能听到响亮的爆竹声。不过今年却有些不一样,虽然仍能听到响亮的“鞭炮声”,地上却不见了燃放后的碎纸屑。
只闻“鞭炮”声,不见鞭炮屑,是江东新区正在发生的新鲜事。这得益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村民厚植生态理念,环保意识日渐提升,文明过公期新风尚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过公期不放鞭炮,这在我们村还是头一回。”灵山镇新管村委会大炳村村民张积二说,为烘托喜庆氛围,往年购买鞭炮在公庙前燃放是过“公期”必不可少的环节。
“烟花爆竹不能放是底线,但公期又要热热闹闹。”曾在外地打拼多年的新管村委会主任张世群了解到,有一种电子鞭炮,不仅和爆竹外观相似,还可以高度模仿燃放声音。为争取村民支持,村干部和志愿者分成多个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新型"鞭炮"一举两得,既绿色环保,还能营造热闹的氛围。”张世群介绍,由于前期宣传到位,最终燃放“电子鞭炮”过“公期”获得了村民认可。
移风易俗背后,离不开江东新区广大党员的付出。“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移风易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文明过"公期"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等人员约1000人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0份,覆盖到家家户户,让群众从思想上发生转变,自觉接受。”灵山镇党委委员王小丽说。为引导村民文明过“公期”,该镇推广电子鞭炮等可替代的产品,统一购买100多个电子鞭炮发放到各村,悬挂到公庙替代传统鞭炮,群众对此表示接受。
在演丰镇移风易俗活动中,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结合各自特长,深入到各村宣传禁燃禁放知识。符建新是省农垦老干部服务中心一名副科长,如今担任演东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的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耐心细致地给村民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政府的持续倡导下,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许多村民主动提出用电子鞭炮取代传统的烟花爆竹,在相互间讲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提出意见及建议。”演丰镇党委委员李慧兰说,经过持续宣传、劝导,演丰镇“公期”期间没有出现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及大操大办的现象,精细守护生态,江东新区蓝天白云风景如画。
践行生态理念实施生态修复
生态建设,让城市焕发新气象。海口在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工程建设过程,绿色环保贯穿施工全过程,高标准建设绿色智慧建筑。
目前,美兰机场T2航站楼主体结构已成形,项目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着力打造一座会喝水的新型海绵机场,刷新绿色生态“江东门户”形象。“项目在国内一流设计机构的指导下,内外兼修突出生态环保。”美兰机场二期扩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T2航站楼室内东西侧内庭院透水铺装采用火山岩铺装、木铺装和碎石铺装,透水铺装比例达54.5%。合理采用透水地面,对雨水调蓄。在航站楼室外绿化场地,合理设置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占绿地面积比例达58%,对雨水调蓄的同时,缓解市政雨水排水压力。
作为江东新区首个生态修复工程,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工以来加快推进。为高效完成退塘还林,演丰镇周密部署,压实责任,成立由镇、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及涉征7个村民小组全体干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张贴公告公示、悬挂标语等方式,让群众了解到退塘还林、打造绿色海岸、保护沿海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使群众转变为主动配合退塘还林工作。针对村庄间存在争议地、共有地问题,工作组多次召集职能部门、测量单位及村民代表赴现场指界走点,着力解决争端,维护村民利益。“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鱼虾,但退塘还林对保护环境好,肯定全力支持。”演丰镇村民黄文龙说,拿到政府的补偿款后,将积极转产,让日子更加红火。
“退塘还林还湿不仅为当地动植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更为人类保留宜居的生活环境。”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职能部门的积极开展,加上广大群众的理解包容,生态修复项目必将快速推进,进而更好地守卫生态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宜居家园
海口坚持以人为本,靶向治理痛点难点,下大力气健全镇村服务功能,用心打造基层便民服务“综合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江东新区演东村,村民足不出户,轻触指尖,就可轻松知晓村务事,随着“掌上村务”的运行,阳光村务公开晒家底,村民心里更有底。
走进演东村,绿树葱茏红花芬芳,平坦马路四通八达,琼北民居错落有致,富有活力的乡村风景扑面而来。“环境是民生,干净漂亮村民才能住得舒服。”演东村党支部书记符圣林说,村里充分利用空地种植树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林果化、道路林荫化,大大提高绿化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一处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出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演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成效显著,完成率达到100%,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将垃圾纳入集中收集转运体系。村党支部牵头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卫生示范户”“精神文明户”“卫生示范商户”“卫生先进村”等一系列评比,请村民做评委,形成人人讲卫生,家家讲文明,村村有风景的和谐面貌。
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演东村新建改造大戏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将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节目。主动挖掘“关月娘”、琼剧等村庄民俗文化,展示旧时农村最常见生产工具、石头榨甘蔗和石磨等传统农耕文化,包装符氏文化等,有效保护村庄历史文化。
“针对乡村公共服务短板问题,村里下大力气,全面升级服务功能。”演丰镇镇委委员林喜说,演东村社区建设采取科学合理、方便实用的原则,建设瑶城公共服务区,核心区域用地规划面积20.12亩,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照料中心、文化室、戏台、符氏宗祠、室外文体活动场及便民超市等设施,将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与主城区并网。
夯实基层党建精细改善人居
本报6月16日讯(记者曹马志)海口江东新区,分布着众多村落,随着外出务工村民越来越多,第一时间知道村里大小事参与村务管理的问题日益摆在许多村子的面前。对此,海口探索优化村务管理,建章立制推动“互联网+村务公开”常态化,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村民不出门可知晓村务事,参与支持江东开发建设。
在江东新区演丰镇村,村民纷纷关注所在村委会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设置村务公开版块,并细分为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办事指南等部分。“在利用村务公开栏、广播等传统载体做好"线下"村务公开的同时,通过建立村"两委"微信群、村民代表微信群、党员微信群、村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演东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符圣林认为,让信息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
“只有村民唱主角,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符圣林介绍,该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选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议事会,参与全村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和制度,每年审议村内大小事近百件,极大保障了村民利益。
为了精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演东村创新提出并落实“三岗三包三示范”等有效措施,即:设立党员先锋岗、监督管理岗、宣传教育岗等三岗,引导党员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合适岗位、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实行支部委员包干到片、党小组包干到村、党员包干到户的“三包”制度,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开展党员争当文明示范户、卫生示范户、道德模范户的“三示范”活动,形成党员走在前,群众不落后的比学赶帮超局面,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曾晓华我终于来了,海口湾!今夜,我轻轻地向你奔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站在你的面前,感受着你的宽广,感受着你温柔的碧波,就像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