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遗余力增进民生福祉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美兰:民生至上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海口日报 2019-09-29 08:37

“美极了,就像一幅泼墨山水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9月28日下午,海口市美兰区鸭尾溪湿地公园,远眺的市民李美玲不禁停住了脚步,凝望着这迷人的自然风景。河畔清风扑面,放眼望去,水鸟振翅飞翔,碧波荡漾光影涟漪,清水畅流向远方。

绿水青山,椰风海韵。美兰区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创新水体治理体制机制,坚持“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统筹施策,在全流域构建水生态海绵系统,打造水岸同治、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美兰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守护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市民本底色始终鲜明。

□本报记者曹马志

特约记者梁崇平

通讯员王聘钊

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王聘钊摄

抓好“第一民生工程”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勤劳肯干,一定能拔掉"穷根"。”如今,美兰区灵山镇爱群村脱贫户潘在雄在自家蔬菜基地办起“田间课堂”,每次贫困户向他咨询“脱贫经”,他都会这么回答。

对于年过半百的潘在雄来说,贫困曾经是挥之不去的苦涩记忆。多年前,在工地打工的他,在医院检查时被确诊得了严重的腰椎病,一度失去劳动能力。当时,他连下床做饭都很困难,还要支付不断增长的医药费,以及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让他整日眉头紧锁。

精准扶贫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在政府的悉心帮扶下,孩子上学费用不用愁,改造危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最让他开心的是,在健康扶贫政策帮助下,他不再担心看病的支出,经过精心医治,终于可以下地干活了。

灵山镇爱群村扶贫工作队发现,潘在雄有着多年的种菜经验,就针对性提供了农机机械、化肥和种苗,他认真打理瓜菜种植,收获颇丰,卖菜收入成为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靠着种瓜菜,老潘一年收入6万多,在2016年也顺利脱贫了。由于种植技术好,现在,老潘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田教授”,他以自家苦瓜基地为“实训基地”,用接地气的“土话”教种植技术,带动更多贫困户掌握技能。

“田教授”是有种养专长的能人,他们是脱贫攻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灵山镇爱群村聘请潘在雄、林声茂两位能人为爱群村“田教授”,负责指导、服务群众,做好脱贫巩固提升的传帮带。通过“田教授”传授种养技能和讲述自身勤劳致富的经历与过程,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勤劳脱贫光荣的新风尚。

“这是扶贫先扶志与智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交流、学习、引导,以"田教授"的亲身经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美兰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田教授”都是已经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是发展产业的民间专家,涵盖养牛、养羊、养猪、养咸水鸭、养蜂、养蚕,以及种富贵竹、种莲雾、种丝瓜、种桑等方面的种养能手。

美兰区常态化组织开展“田教授”互帮互助脱贫攻坚活动,以镇或村委会为单位,因地制宜定期组织各贫困户集中学习“充电”,由“田教授”免费现场教学,因人施策传授种养技能,发挥身边同类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美兰区始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全省首创“田教授”帮扶模式,2014-2018年,共实现328户1227名贫困户成功脱贫,4个整村推进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区贫困发生率由1%降至0.1%,今年底剩余贫困户将全部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美兰百姓。

百姓“点单”政府“接单”问需于民精准解忧

一个个蝶变的宜居社区,缀连成城市幸福生活的美丽风景线。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路上,美兰区始终坚持民本思想,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靶向治理痛点难点,下大力气健全社区功能,用恒心打造基层便民服务“综合体”,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可喜欢这里了,宽敞明亮,最关键是有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辅导我做作业,一块玩游戏。”在美兰区海甸街道新安社区,小学生陈宏宇是社区“四点半课堂”的活跃分子,“爸妈也放心我来这里,等着他们下班后再来接我”。

新安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多名专业社工,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社区矫正等服务工作。正在实施的“四点半小课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等特色项目,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走进新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设娱乐棋牌多功能室、康复理疗室、体育健身场所、老人休息室、餐厅等5个功能区,配备棋牌桌椅、休息床等,老年人可以在中心跳舞排练、打牌下棋、健身康复、休闲娱乐、就餐交流等。目前,中心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的乐园,形成“老年人白天在中心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就是我第二个"家"。”来自东北的“候鸟”老人张建荣近日告诉记者,每天吃过早晚饭,他就来社区居委会和朋友跳跳舞,学习书法、绘画。“海口不仅暖和,环境好,社区服务很贴心,生活在这里特别开心。”

新安社区依托硬件基础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志愿者之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孵化基地,重点孵化、培育和扶持与社区治理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文化娱乐、生态环境等16家社会组织,进一步探索拓宽社区治理主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美好社区,共建共享。让每个社区,成为居民的乐园。美兰区着眼于居民痛点,不断健全社区功能,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短板,整合多方资源统筹提供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务功能,打造基层便民服务综合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所需。

百姓“点单”,政府“接单”,精准解民忧。美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社区参与式预算改革,先后以“双创微实事”“社区更新微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实事”为主题,实施了543个项目,获《中国改革》《华尔街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关注。紧盯居民生活痛点,百姓定实事由政府来做,探索有效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现“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单元供给”向“多元参与”三个根本性转变,探索形成“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社区自治”良好格局。

民生至上共建共享

建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碧水蓝天,绿树环抱,清风扑面,花香袭来。走进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百亩莲花基地里,水波荡漾,红的、紫的……多种颜色的莲花顾盼生姿,摇曳生辉,入目可及尽是一片美丽的风景,淡淡幽香沁人心脾。

“我们整个莲花种植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00多万元,原来心里预估没个一年半载落不了地,没想到在金堆村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莲花基地负责人王顺朝扎根乡村种植莲花超过10年,金堆村的落地速度是最快的,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前期时间,更为产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市场先机。

对于村民来说,莲花产业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收入。“基地采摘、运输等都需要人,在家门口打工,有不菲的收入,离家也近,还能照顾家里的亲人,真是太棒了!”提及莲花种植基地,由衷点赞的贫困户冯所勇道出了村民的心声。据金堆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唐其良介绍,莲花产业的引入,不仅让村民都有了固定租金,还切实增加了收入,今年上半年给村民发放工资就达40多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要振兴。“目前,我们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加大金堆村优势资源挖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美起来、火起来,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唐其良介绍,明代进士冯颙出生地就在金堆村,村里依旧保留有进士第及折桂坊遗址,同时,引进特色民宿,结合莲花发展,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强化农旅融合发展,多管齐下带领群众走好致富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海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美兰区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科教兴区的战略方针。特别是近几年,以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为目标,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16—201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约15亿元,年均增长17%。陆续实施了“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改薄工程”“一校两园”“三通两平台”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区中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实现办学水平标准化、现代化、均衡化发展。

美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医疗、就业、菜篮子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不断增强民生福祉,让百姓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近三年共投入4.03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事项32件,完成174个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项目,750多个自然村村民喝上放心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加强就业工作,累计新增就业3.26万人。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美兰区将紧紧依靠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力以赴服务保障江东新区开发建设,不遗余力改善民生福祉,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在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中展现美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新闻推荐

假冒房管局工作人员诈骗125万 男子被海口美兰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

□实习记者吴佳穗记者罗晓宁通讯员王娇本报讯男子曾某甫谎称自己是海口房管局的工作人员,以能够帮忙办理公租房、...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