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区人民调解员仅5个月获赠4面锦旗 这位80后“服务员”是“解结”高手
□见习记者陈钰婷
在海甸街道新安社区,有一个名字人尽皆知,居民对这个人有很多种印象:亲切、开朗、善良、负责、努力……每一个“标签”都饱含居民对他的认可,他是海甸街道新安社区的人民调解员于大伟。
以法服人解群众心结
于大伟是一位典型的80后,2007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他毅然加入了这个行业,期间虽一度“出走”创业,最终还是难忘“初心”回归本行。今年四月份,于大伟被调派到海甸街道新安社区后,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人民调解员”。
调解工作是“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差事,大到物业、合同纠纷,小到邻里鸡毛蒜皮的矛盾,于大伟都要亲自上门了解事情原委、找出问题源头、制定解决方案、协调多方意愿,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直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之后,他还不时回访住户,以避免任何“矛盾后遗症”的产生。
“调解说白了就是跟居民讲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他们事情里的"法理",只要他们明白了,我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于大伟认为,各类纠纷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调解员作为一个中立角色,必须保持绝对的客观与公正,才能找到居民心里的“结”,以情动人、以法服人。
业精于勤补“盲区”
于大伟的办公桌上摆着不少书籍,书名均与法律相关。经了解,于大伟虽出身法律科班,但面对繁琐的社区问题仍有不少令人挠头的地方,不同纠纷涉及住建、工程、居民个人权益等不同的知识领域,如何填补知识盲区,并将法律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他认为离不开四个字“业精于勤”。
“我在业余时间会看看书和普法视频,多了解不同案例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有时在调解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领域,会主动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情况,一直到把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彻底“吃透”。
于大伟不仅自己热衷于学习,还孜孜不倦地将普法意识植入老百姓心中。在他看来,每一次纠纷调解都是一次普法学习,在调解过程中告诉当事人其中的法理所在,让群众通过实际问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既解决了纠纷,也避免了相关问题的再次产生,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
家人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大伟是我们的好朋友,工作尽职尽责,平时生活上的小问题他都特别热情来帮忙!”滨江海岸小区的居民王大爷说。于大伟平时常到社区与居民唠家常,了解邻里的生活现状与需求,既拉近了自己与居民的关系,又能够实时掌握社区的各方面动向,久而久之越来越多居民认识了他,早餐店顾客、小卖部老板都不时与他打招呼,于大伟常笑称自己像社区里的“小明星”。
工作上恪尽职守,对于家人于大伟却满心愧疚。今年中秋节,原本承诺与老婆孩子一起外出吃饭赏月,不料当天下午收到消息称,金典雅苑小区因高压柜损坏导致断电,更换高压柜须物业与业委会共同主持,而业委会方一直拒绝盖章,用电问题将导致小区居民过上一个黑灯瞎火的中秋夜。于大伟当下制定了解决方案,他首先来到维修公司以自己的名义签字担保,临时拉外围电确保业主用电,而后来到小区挨家挨户征询意见,最终通过了2/3的业主签字同意。完成这一系列工作时,已经是当天晚上10时,说好要与家人共度的中秋夜泡汤了。
于大伟说,工作职责所在让他无法兼顾家庭,但家人却一直默默在背后支持他,让他减轻了不少压力,“老婆孩子都很理解我的工作,常常叮嘱我注意身体,有家庭做后盾我也更有底气做好自己的工作。”
于大伟加入新安社区至今仅5个月,已获得4面居民送来的锦旗,“为民办实事”“热忱服务”“居民贴心人”,红底黄字间是居民对他工作的高度认可,于大伟常笑称自己是社区的“服务员”,为居民排忧解难既是他的工作也是乐趣。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8日讯(记者湘竹)今天,记者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获悉,2019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美兰机场执行航班起降3054架次、运输旅客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