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浅谈古诗文学习

海南日报 2019-11-12 07:30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文。(资料图)■王槐珂

2019年秋季学期,海南省中小学教材迎来大变革。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占比越来越高。优秀的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传承经典,这样的改变是可喜的。

语文学习的目标应侧重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基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古诗文学习应注意以下方面内容。

吟哦讽诵

“吟哦讽诵”是读诗的基本方法。所谓“吟哦讽诵”就是读出声音、读得准确、读得流利。古诗文言简而意丰,与我们隔着悠长的时光。要让古诗文从陌生变得熟悉,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仔细品读,读得文从字顺,读到流畅自如,这是古诗文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读出节奏。读准确和读流利后,再疏通文意,在理解意思后再读出节奏,然后进一步品析词句、理解内涵,进入以声带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和“吟哦讽诵而后得之”,用在古诗文学习上十分贴切。学习古诗文需反复诵读,沉浸其中,读出真情,体会真意。要达到有所“得”的目的,就要以读带品、以品促读,品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诵读、品析和感悟统一起来,在反复触摸文字之后抵达古人的内心世界。

因此,古诗文学习应将“吟哦讽诵”贯穿始终,特别要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让品与读浑然天成。如刘禹锡在古诗《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常态,认为“秋日胜春朝”。他热情赞美秋天,并以“晴空一鹤排云上”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明丽秋景,抒发豪迈的诗情。学习这首诗时,要把握这首诗高昂的感情基调,读出明丽、欢快、昂扬又有力度的节奏和韵律,读出诗人直冲云霄的豪情壮志,读出诗人锐意进取的精神气魄。

知人论世

能入选中小学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经典之作。想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灵,汲取其精神养分,就需要“知人论世”,即走近作者,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时的遭遇和处境。

文字是心灵的真实写照,许多古诗文都是从诗人肺腑中流淌出来的。每篇诗文的背后都有故事,都是心情的流露。唯有走近诗人、走进文本,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启迪。比如,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然后借景追思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并表明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可谓“千古绝唱”。要真正领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走近范仲淹,深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他苦读及第,曾泰州治堰、执教兴学和推行新政。他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均心系国之安危;他对国对民,都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所以,古代名贤并未走远。他们穿越时空,以温暖、仁慈、宽厚的品质烛照后人。在吟哦讽诵之中,我们仍能感受到纵横古今、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力量。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古诗文,不仅要读书本,还需行万里路,游历名山大川,走进人文古迹。

暑期,我来到湖南黔阳。当我在飞檐翘角的古建筑中行走,方知此地古称“龙标”。我不由想起了李白的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天宝年间,五十余岁的王昌龄被谤谪龙标尉。当年的龙标是僻壤之地,李白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便写出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李白对王昌龄十分牵挂,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谪的同情及关切。

我循着李白的诗歌,行走在宽厚的青石板上,找寻当年王昌龄的足迹,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古诗又多了一层体会与理解。

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由此观之,对古诗文的理解与人的阅历深浅是密不可分的。读懂一首诗,不能靠一两节课的讲解,它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去体会,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作者系海口市第一中学教师)

新闻推荐

海口公布部分公立医院节假日及夜间专家排班

本报11月10日讯(记者赵汶)记者10日从市卫健委获悉,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中医医院等6家市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节假日及夜间...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