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关注乡村老人·老有所养篇乡村留守老人:情系乡土守孤寂存在问题:敬老院入住率偏低;生活单调,娱乐方式主要是看电视

南国都市报 2019-12-05 09:24

东山镇敬老院院长周凤荣嘱咐符月花老人多穿衣保暖东山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在食堂打饭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加强,老年人口的增长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增大,乡村老年人口的生存状况也越发令人关注.乡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如何?是否老有所养?南国都市报记者深入乡村和乡镇敬老院,发现政府部门发放资金、敬老院建设及环境改善、乡村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赡养,让乡村老年群体基本“老有所养”,但同时乡村老年人也面临留守的孤寂,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敬老院入住率低。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康景王子遥文/图

敬老院的生活

“天天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现在赶都赶不走我啦”

12月3日上午,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海口秀英区东山镇敬老院。占地6亩的敬老院内显得很安静,老人们正集中在娱乐室一起看电视,不时发出笑声。

娱乐室与老人们的一整排寝室紧挨着,看完电视,老人们就可以沿着长廊回卧室,很是方便。记者走进93岁的符月花老人的寝室,作为敬老院里最年长者之一,符月花老人的信息牌上标明:行路辛苦,半自理。她正在自己的屋子内晾晒衣物,晾完后她就扶着一个塑料椅子慢慢地在屋内走动。

“我刚开始不愿意来,但在这里生活了两年,觉得这里挺温暖,像个家。”符月花老人说话口齿还很清晰,她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女儿嫁在外地,她刚来敬老院的时候的确不习惯,想家。

现在,她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吃完饭然后在屋子走动,摆弄些衣物,在护理员的帮助下到院里的娱乐室看电视,偶尔还有一些琼剧演出。符月花老人说,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吃饭都是院内的工作人员从食堂带过来让她在屋内吃,这令她很满意,也觉得这里生活方便得多。

“我从马坡村过来的,我没有子女,今年82岁了。”在敬老院的食堂里,李爱德阿婆说,在敬老院内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天天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比自己在乡村时强了很多,她还开玩笑说现在赶都赶不走,她不愿意再回乡村去。她还交了几位老年朋友,平时可以说话聊天解闷。她说有时无聊了,她们会走出敬老院到街上走走,到了饭点再回来。

为了保障老人们的饮食安全、营养丰富,敬老院还设置了一周饮食表,肉菜多样,而且采购回来做菜都要留底样,有时还会根据老人们的口味调整菜品。

“政府给特困老人每月发放800元的资金,其中600元给院里解决老人们的餐饮等问题,其余200元是老人的零花钱。”敬老院院长周凤荣说,老人们如果无聊且走动利索,可以出门在镇上逛逛。如果老人生病,院里会安排人员带去看病,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帮忙照顾。

乡村老人传统观念重

敬老院入住率普遍较低

不过,由于传统观念等原因,记者发现敬老院入住率低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东山镇敬老院原本可以入住200多位老人,但实际上目前只入住了50多位。院长周凤荣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观念和意愿的问题。“我们此前了解过,镇区包括乡村的五保户有500多户,达到入住敬老院的标准,但实际上愿意入住的老人并不多,主要是人们在观念上更倾向于留守乡村。”

“针对符合条件的包括特困户在内的老人,我们镇民政部门也到乡村去给老人做工作,希望他们考虑进入敬老院生活。但一方面,传统观念认为既然有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亲人,再让老人到敬老院去住,他们也担心别人说闲话,议论不孝顺或者不讲亲情。另一方面,能够自理的老人习惯于生活在村里,喜欢在家自己种养些东西过生活,怕来了敬老院不习惯。”秀英区东山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说道。

“我自己还能生活,家里还有两个弟弟照应我,我不想去敬老院。”东山镇东溪村委会五保户村民、60多岁的黄恒福老人如是说。

这个问题同样发生在海口琼山区甲子镇敬老院。“有些能够自理的特困老人不愿意来敬老院,他们更喜欢在村里种养些东西,比如养些鸡鸭种些菜。”甲子镇敬老院院长黄圣育说,如今敬老院的设施已经很不错,当地民政部门和敬老院对符合条件的老人劝说入住,但敬老院本来能满足190多人入住,如今也只住了不到一半。

新闻推荐

七旬阿婆坠入水井不幸身亡 被海口琼山消防员救上时已无生命迹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消防员下井救援□记者钟起的通讯员王咪文/图本报讯昨日上午9时28分,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琼山区迈...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