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方寸之间 品读澳门

海南日报 2019-12-23 08:41

1953年澳门发行的首套彩色邮票十张之一。文\图海南日报记者曾毓慧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天,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纪念》邮票6枚,分别选取了松山灯塔、大三巴牌坊、友谊大桥、综艺馆、文化中心、妈阁庙六处代表中西文化的建筑作为主图。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一大盛事。

“我珍藏的近千枚澳门邮品,记载着中葡两国在过去百余年时间里留在澳门的历史印记。”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早年曾在澳门留学的海口市民陈凯斌忙于梳理自己珍藏了多年的澳门主题邮品,逐一分类。

时代在变迁,澳门更美好。陈凯斌也盼着能有合适的邮展机会,与本地集邮者展开交流,让更多的海南集邮者了解与鉴赏这些澳门邮品。

澳门求学

结缘澳门邮票

近日,忙里偷闲的陈凯斌在海口家中翻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集邮册,一枚枚不同历史时期的澳门邮票呈现在眼前,这是他在近40载集邮生涯中的澳门专集。陈凯斌如数家珍,讲述每一枚珍稀澳门邮品的“来头”,以及自己“结缘”澳门邮品的故事。

早在八九岁时,陈凯斌就对一枚枚图案精美的邮票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集邮。最初,他偏爱于收集国内名胜古迹以及蝴蝶主题邮品等。源于父母一些亲朋好友在国外有华侨书信来往的便利,陈凯斌陆续收集到一些内容更为丰富的国外邮票,这也让当时身边集邮的同龄人羡慕不已。就读中学时,陈凯斌的邮册里已有数千枚邮票,那时的他已不局限于与国内集邮爱好者的交流,凭着扎实的外语基础,开始与东南亚国家集邮笔友的书信交流和互换邮票,对邮品的认知和鉴赏有了很大提高,藏品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专业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澳门特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让我触动很大。”陈凯斌记得,1991年,那年20岁的他第一次来到澳门,就读于东亚大学(今澳门大学)。一开始,人生地不熟,陈凯斌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放在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于是惊喜地发现,400余年来,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共生存的这片不大的土地上,始终保留着古老的中国风俗习惯,中西文化在此和谐共存;更为难得的是,由于澳门躲过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毁,人文历史得以完整地保留,这在世界史上堪称奇迹。而澳门的邮票,虽然只有方寸大小,却真实记录着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澳门首套邮票始发于1884年,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在陈凯斌看来,早期澳门邮票纯粹是为了邮政使用而发行,数量不多,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从设计到印刷全由葡萄牙殖民者包办,图案大多为葡萄牙皇冠、葡萄牙国王头像等,充满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不为国人所关注。由于集邮活动属于“舶来品”,早期的澳门邮票(邮品)大多沉淀于欧美藏家手中,直至1948年12月,第一套真正表现澳门的邮票——《澳门风景》正式发行,展现了澳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与建筑物。从那时开始,除了一些表达澳葡宗主国题材的邮票外,具有澳门地方色彩的事物开始展现在澳门的邮票上,如澳门帆船、龙、花卉、地图、仁慈堂、舞龙头、氹仔大桥、庙宇、立法会、关帝庙等,反映了澳门邮票选题日趋本土化,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邮票设计、选材方面反映中国文化主题的内容日趋丰富,引起广大集邮者的关注。

珍稀邮品

记录中葡历史印记

“集邮活动是一种动态文化。”陈凯斌介绍,澳门早期邮品价值不菲,收集难度大,一般的邮票市场难得一见,许多资深藏友通过一些早期的实寄封片上所贴的邮票(资费)标签、所盖的戳记及邮件传递所经过的邮路,然后去研究邮品发源地的历史(邮史)背景。通过学习,无形中也增长了阅历与见识,这也是集邮文化的魅力所在。

“你看,这是澳门首套邮票,1884年3月发行,是以葡萄牙皇冠为主图的,全套9枚,集邮界都称之为"皇冠一组"(第二组6枚于1885年发行),至今已有上百年时间了。”陈凯斌指着这套邮票介绍说,票面上图案一样,每枚为单色印刷。

以葡萄牙皇冠为主图的这套邮票,曾于1885年与1905年两次再版(重新印刷),也被陈凯斌纳入藏册内,有6枚已全部盖戳。“这套邮票是通过多方一枚一枚集齐成套的,收集难度较大,盖戳邮票记录着邮票使用的时间。”在他的藏品里,有1885年和1887年皇冠改面邮票、1898年发行的澳门首套纪念邮票,主题为《发现印度航线400周年》,全套共8枚,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澳门邮票发行的种类逐渐增加,如欠资邮票、邮政局长邮票、航空邮票、对剖票、报纸专用邮票等。

早期的澳门邮票已属稀缺,更为难得的是,陈凯斌藏有一些真实反映澳门邮政历史的实寄封片,如发行于1911年7月的澳门加路士加盖“对剖票”,沿对角线加盖横线剪开一分为二使用。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1911年因澳门邮局缺少低面值邮票,于是,当时的澳门行政首长发布命令,准许将《加路士一世》邮票对剖使用,这是世界邮票历史上的特例之一。此外,陈凯斌还有一件1910年7月22日从澳门寄往广东江门的邮件,上面邮戳日期清晰可见。在他的集邮藏册里,也不乏1937年澳门至美国旧金山贴全套澳门首套航空票的首航封等。这些实寄件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澳门邮政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历程。

陈凯斌认为,邮票(邮品)是国家(地区)历史进程的记录,也是历史的佐证资料,它融合了知识性、史料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古今中外,几乎无所不含。

乐意分享

让国人品读澳门邮票

至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澳门邮票的主题、款式也明显趋向于多元化,票面图案也在有意识地凸显澳门本土特色。

查证有关资料可见,自1942年起,澳门开始在本地印制邮票,1948年12月20日发行了第一套反映澳门风貌的《澳门风景》粗齿邮票,共计12枚,画面是妈阁庙、关闸、邮局等为主图的风景名胜和建筑物。令人寻思的是,在这套邮票里,陈凯斌还珍藏着一枚已印制完毕但未正式发行的邮票,主色调为蓝色,票面图案为关闸门,即现今的珠海与澳门交界处的主要通道。

1953年9月,澳门发行首套《澳门花卉》邮票,共有10种不同的花卉图案,这也是澳门第一套彩色印刷的邮票,从此,澳门邮票告别单色印刷的时代。不过,直至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澳门邮票的主要题材不乏葡萄牙著名人物、海军将领、船舶、飞机等,依旧带有浓厚的殖民地邮票色彩。

澳门邮政自1981年开始自主发行邮票后,无论是在选题、内容,还是在设计、印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尤其是票面图案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元素,也融合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记,特别是1983年澳门首次参加世界邮展,通过邮展,澳门的形象得到了推广和提升,澳门邮票也得到了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等集邮爱好者的青睐。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印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澳门邮票上,如生肖、乐器、扇画、陶瓷、龙舟、传统行当、木偶戏、戏曲文化等。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天,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纪念》邮票6枚,小型张1枚,分别选取了松山灯塔、大三巴牌坊、友谊大桥、综艺馆、文化中心、妈阁庙六处代表中西文化的建筑作为主图,小型张则以莲花与特区徽作主图,票面首次使用“中国澳门”与英文“MACAU,CHINA”。

“20年前,澳门回归祖国的这套邮票意义不同寻常,它是主权的体现,历史的见证,作为一名中国人,值得这一生好好珍藏。”凝视着票面上每一个图案,乃至小细节,陈凯斌脸上充满自豪。此外,一枚主题为“伟人邓小平诞生100周年”的澳门极限明信片,弥足珍贵。

新闻推荐

海口整治南渡江沿岸“四乱”拆除多家餐饮店

本报讯(记者张期望)为保护南渡江沿岸生态环境,确保行洪安全,12月21日,海口市琼山区对南渡江沿岸多家餐饮店展开拆除,包括香世界...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