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琼山举人张子翼:功成挂冠去 觞咏漫成篇
张子翼(1527—1587),字汝临,号事轩,琼山人。据本传记载,他“颖悟异常,研精六艺,渔猎百家”。明嘉靖年间乡试中亚元,授武昌县教谕,后升广西陆川知县。
张子翼作《漫稿》,海瑞、王弘诲都曾为其撰序。海瑞称,其文脍炙人口,其人的不朽之处却并不在于这些翰墨文辞,而在于无论是为官理政还是卸任居家,都大有五柳之高风。当官,能做到清廉、谨慎、勤勉;居家,品德堪称世人典范,操守更是光明磊落。(见海瑞《张事轩摘稿·序》)
执教楚中称第一
功显陆川祀名宦
张氏入琼始祖自莆阳涵头里(今福建莆田涵江)因宦落籍琼山薛村。祖上有隐逸之士张友莲迁居莲塘村,到张子翼这一辈已传了九代。家族内人才济济,“登荐书者五,历监胄者六,授邑博者三”(张子翼《祭塘记》),不少优秀的后生被举荐为官或入读国子监及县学。
张子翼自幼聪颖,博览群书,20岁便以第二名的成绩夺取乡试亚魁,和海瑞的侄子海鹏(右所人,苍梧知县,梧州府通判,升同知)同为嘉靖丙午科(1546年)举人。中举后,他被授武昌教谕,任上谢绝赠礼,扶危济贫,拿出俸禄帮助生活有苦难的学生;还合理编排学习进度,按期考核学生的课业。他一方面注重身正垂范,立德树人;一方面推行科学施教,重视督导。他不仅得到了学生的敬重与爱戴,也被当地长官所认可,称得上是楚地教师中的第一人!(《本传》:“却贽济贫,立程课士,当道以为楚中广文第一。”)
因在楚地成绩斐然,张子翼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擢升为广西陆川知县。陆川虽处鄙远之地,但张子翼笃定此处钟灵毓秀,是他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所谓:“粤南到此真形胜,如带关河拱帝京。”(张子翼《陆川六景》)在广西的四五年任期中,他勤勉为政,事功卓绝:“迁文庙以作人文,浚新河以开水利,造敌楼以御寇,建茶亭以济人。”(《本传》)
陆川自宋代起设学宫(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为儒学。儒学和孔庙合称学宫),明代曾四易其址。张子翼到任后,见学宫地势低洼积水,墙垣又常损毁倾塌,一直筹划着将学宫迁建于高爽干燥的地方。然而,这个过程却颇为曲折、悲壮。
《广西通志》记载,张子翼有妻卜氏(《琼山县志》作“陈氏”),琼海人。当时张子翼被抽调到省城任考官,流寇趁机作乱攻城。“夫人率民兵拒守,援绝城陷,坠楼死。”据传,卜氏亲自率领哨兵布阵守城,然而贼多兵寡,援兵久不至。眼见着贼寇攻入县衙,卜氏登楼骂贼,而后跳楼自尽(《琼山县志》记:“咬贼手肉,贼怒,刃死。”)。陆川学宫也毁于这次兵灾。待张子翼返回任上,贼寇已经平定。后选址城北,复建学宫。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学宫落成,张子翼作《祭陆川迁学告庙文》,希冀“诗礼自此彬彬,科第从今弈弈”。
妻子的罹难给张子翼及家人带来了延绵不绝的悲痛。在为岳父母写的祭文中(据琼州方志记载,张子翼有妻邢氏、陈氏、李氏,《代家父祭青山岳父文》《祭高塘岳母文》未具逝者名,可能是为陈氏而作),张子翼追忆平日里去探望中年丧女的岳父母时,岳母总免不了西向而泣,喃喃道:“我的女儿在哪啊?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卜氏葬于陆川万丈坡,当地人为她建的贞烈祠就在陆川学宫之右。清雍正三年,知县谢锡侯重修其墓,并作记旌表。乾隆二十年,知县石崇先“爰集各名人诗勒石贞珉,以志不磨”(石崇先《重修卜夫人墓记》)。后人有诗记颂这位巾帼英雄:“赴省难邀县令归,守陴悉听夫人遣。黑云四合城欲倾,孤军力竭无援兵……一代朱颜事可哀,忠孚义感起风雷。蛾眉雄略有如此,肩蟒腰犀真愧哉!”(商盘《卜夫人守城歌》)陆川,是张子翼的功成之地,也是他痛失爱妻的伤心之城。
任有史笔追循吏
已成啸咏山水间
宦游五年后,张子翼将父亲接到陆川奉养,得享天伦之乐。张父仁慈好施,和儿子说起广西天气湿热,在这样的气候下,每看到那些“亵于狱、役于官”的囚犯、苦役常口渴难耐,就于心不忍。于是,张子翼捐出自己的俸禄,置田给人耕种,使其供给每年的茶役。又在监房门口置了一口井、一座亭。这样,除了衙门的众差役,服刑的、服役的、沾了官司的,都可以在亭内饮茶,一解干渴。《张事轩摘稿》存《热水亭》诗:“列岫层悬戟,温泉决溜渠。山川潴异气,天地此洪炉。溥博心源阔,炎凉世味殊。冱寒堪煖浴,万里慰征途。”(溥博:周遍广远。冱寒:极为寒冷。)燠热中得饮粗茶一杯,是惠政,亦是仁道,或可慰藉山高水远的人生苦旅。
“长官置吏,本以为民。”(《赠赵三山荣奖序》)地方官吏要注重对政令刚柔宽缓的把握,这与民生福祉休戚相关:“夫吏治惟令于民最亲且重,亦最剧且艰。大抵长于操守者,才猷或疏,锐于精明者,浑厚则少。”(《送张古濠谢政荣归序》)张子翼称,自己平日吃食取自民脂民膏,设亭供茶只是给百姓的小恩小惠。假使自己为政有害于民,那设一百个茶水亭也无济于事;假使无害于民,提供茶水这种小事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亭乎亭乎,当不能掩尔百姓矣”(《茶水亭记》),不能因为一点政绩工程就忽视百姓的真正需求。
张子翼宦游所至,口碑载道。后因忤于时政而罢官,挂冠拂衣,归田教子。其子张绍初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学业有成,后官至贵阳同知。张子翼以子赠承德郎,妻追赠安人。万历年间,张绍初卸任后迁居琼山南部的嘉乐湖村;康熙年间,第三代张震蕃于此地曾建陆川公祠,仰承祖望,兴教办学。可谓名副其实地踵事增华、长传家风了!
王弘诲(1541—1617,定安进士,南京礼部尚书)与张子翼是姻亲,在为《张事轩摘稿》写的序言中称:“其于一切世味,泊如也。所谓慕经世而未究其施,希出世而不离乎其俗者,殆几也。”大意是说,张子翼归隐后甘于淡泊,像他这样无论在官还是居家都能泰然自若的人可不多啊!正如张子翼给友人的一篇序言中所说的:“达人大观,无施不可,隐显果有二哉?”(《送张古濠谢政荣归序》)。大意是:通达之人,没有什么不能干成的,出仕与退隐又有什么不同呢?
文如其人。王弘诲这样评价张子翼的诗歌:登仕以前接丘濬文风,豪迈跌宕、超况不矜,有经世谋略;归田以后远承白玉蟾气度,澹雅优游,潇洒不忧,有出世之风。而张子翼的诗歌并不是蹈袭前人,而是能“随境寓情”,炼词、立意、音韵等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王弘诲《张事轩摘稿序》:“其气昌,故其词雄;其思深,故其旨远;其识趣峻洁,故其音节清亮而和平。”)
张子翼退隐后除葛布野服、啸歌山川外,还与海瑞、王弘诲等人常有诗简往来。隆庆二年(1568年)春月,王弘诲北上进京,张子翼与他饯别于江亭。觞咏之间,有诗曰:“三秋物候惟双鲤,五柳吟身已二毛。”(《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其四》)。天地虽大,眼中惟见渔歌闲趣。他已过不惑之年,以追慕“五柳先生”陶渊明而悠然自适。王弘诲到京后,和诗中有“中散知君疏懒甚,可能书札寄山涛”句(中散:王弘诲自称),变相“吐槽”亲家最近没给他寄信。若不是真挚的厚谊深情,或许后人难见张子翼那些信笔而成却功力深厚的雄文漫稿了。
新闻推荐
海口琼山云龙法庭疫情防控不误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实现辖区村(居)调解工作站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邢芳琳通讯员刘佳弥)3月3日上午,海口市琼山区法院云龙法庭庭长曹文与云龙司法所所长冯开熙一同前往云龙镇6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