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万村的和美故事
□陈恩睿
美万村系海口龙华区遵谭镇群力村委会一个自然村,现有一百余户人家,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地处海口羊山边远地区,但古往今来,都传诵着一个“成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感人故事。讲起这个故事,村民感到自豪。
八十二岁老村民黄利辉说起村史便精神爽悦,滔滔不绝。清初建村时,仅一户人家,系遵谭镇儒传村吴氏男子和永兴镇王氏女子结婚后迁入。两三年后,黄氏男子从遵谭镇陈池村迁入。黄氏没有田地,走村串户打工。迁来美万村后,在吴家打工,种田、种甘蔗、种水果……
吴家拥有大片土地,妻子勤劳、善良。“夫种田地妻顾家,夫砍柴火妻做饭;生儿育女传后人,夫妻恩爱家甜美。”这是吴家那时候的真实写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吴氏男子突发疾病去世,抛下妻子和八个未成年的孩子。为了这个家,王氏当娘当爹,下地耕作,操持家务,煮饭做菜,管教孩子,里外忙碌。这一切,黄氏男子看在眼里。黄氏有同情心,除主动完成打工任务外,便挑水、捡柴火、做家务,为王氏分担压力。日过一日,年过一年,几年过去了,黄氏一直都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吴家打工,帮助王氏照顾孩子。
王氏比黄氏年长几岁,便像姐姐那样关心他。看着他踏实劳作,年龄已三十出头,还单身一人,于是王氏给他加发工钱,鼓励其找媳妇成家。但黄氏从来不拿多发的工钱,也没有兴趣去找媳妇。王氏又托熟人为媒,给黄氏介绍对象,但黄氏一直摇头。后来,王氏和黄氏两人有缘也有份,成为了一家人。
王氏与黄氏成为夫妻也较难,心里都矛盾。失去丈夫后,王氏如天塌那般沉重,感到四方黑暗,但重任在身,要抚养儿女成人。王氏生起找“依靠”之念,但想到已生育八个子女,找来“依靠”会让人家活受苦累,显得自私,便打消念头。过了半年,此念又萌发。这样,反反复复三四年。后来,王氏对黄氏有好感,但黄氏没成过家,又小几岁,加上在自个家里打工,会人言可畏,便难于启齿。有一天,王氏终于控制不住自己说出了心里话,使得黄氏惊喜交加。黄氏认为,自己没亲人,又从外村迁来,没寸土寸地,一无所有,纯粹来打工过日子,王氏有家有业,一但结为夫妻,别人就会笑话王氏。但想到和王氏成为夫妻,做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能做一家事,劳动生产、照顾王氏、关爱子女就名正言顺了。这么想着,心里倒像是吃了蜜那样甜滋滋的。
王氏、黄氏成为夫妻后,又生育两个儿子,于是组成了一个大家庭。黄氏负责家里生产劳动,种植养殖,王氏管理家务,煮饭做菜,照顾孩子,生活充满了欢乐。夫妻俩都注重家教,他们教育子女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虽姓氏不同,但生于一个母亲,是同胞姐妹兄弟,要孝敬长辈,团结互助,相互尊重,勤快劳动,日子会越过越好。
另一位也是八十二岁的老村民黄利钟说,古往今来,村里居住的都是吴氏、黄氏后人,是一个祖母传下来的。虽然历史上吴氏、黄氏曾有过误解和摩擦,但很快便妥善解决,并越来越和美。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吴、黄家族人口增多,分了小家。一到清明节,吴、黄家族后人都来到祖母墓祭拜。之前,人口少时,吴、黄家族子孙均同时举行仪式,人口增加后,便出现先后祭拜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村封建思想严重,认为抢在前头祭拜就能早发财。后来人口增加了,理应先后祭拜,但在这个既传统又严肃的问题上,得不到及时沟通而产生了误解,发展到了打官司。后经多方调解,黄氏后人拥有祖母祭拜的优先权。
可喜的是,此事后吴、黄家族不但没有翻脸,反而坐下来沟通商量,按照本地风俗习惯,举行传统仪式,从祖母墓引魂到吴氏祖坟地,解决了吴氏祖父缺失祖母魂的问题。从那时起,一到清明节,吴氏家族便在吴氏祖坟祭拜,黄氏家族则在黄氏祖坟祭拜,吴、黄家族更加和美了。
吴氏、黄氏都兴建祠堂,用来祭拜先祖及教育后人。如今,村里建起新时代文化广场,引导村民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健康向上先进文化。村干部黄荣介说,村里男女老幼都记着吴、黄两族源于一个祖母,全村是一家人的历史,感恩好政策把“一家人”带进美好新时代。
美万建村至今,已传十五代后人,黄氏比吴氏人口多,两姓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一家亲,被当地传诵为“同一祖母和美村”。老村民说:村名“美万”意为美好的事情和故事万万件。走进新时代,村名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激励着一代代村民更加向上、和美。
新闻推荐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陈丽园通讯员陈创淼郑峻敬实习生程文霞)“您好,这是给您的一封信,希望您关心支持,并参与到"巩卫"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