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 见证琼崖革命 23年光辉历程 寻访琼崖革命遗址

海南特区报 2020-04-17 10:27

本报讯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海南岛解放前,这里是两个村:罗陈村和橹梧村)。1926年7月,冯白驹在罗陈村、橹梧村以革命志士廖仲恺先生的名字,创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成为当时较早成立的农民运动组织之一。仲恺乡农民协会因开展农民运动成绩显著,成为当时琼崖地区农民协会的一面旗帜,现在这面会旗已收藏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记者苏钟/文单正党/图

一面会旗见证23年革命史

仲恺村位于南渡江下游入海口附近,距离东营渔港不远,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村庄。这个以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滨海村庄,不仅是冯白驹在民主革命时期开展革命活动的红色村庄,也是琼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历史见证。

4月12日,记者来到仲恺村采访看到,村里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一栋栋崭新的小楼在椰风海韵下,显得格外迷人。记者通过指引找到村中的关圣庙,1926年,仲恺乡农民协会就是在这座关圣庙里宣告成立。记者看到,关圣庙主殿两侧分别悬挂着“中共仲恺支部旧址”、“仲恺农民协会旧址”的匾牌。主殿两侧还有厢房,东厢房为“仲恺村革命历史陈列馆”,修缮后将展示革命历史的进程,西厢房为“仲恺爱民致富书屋”,用来介绍琼崖革命先烈。

除了这座庙宇,仲恺乡农民协会革命史还浓缩在一面会旗里。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存展仲恺乡农民协会的一面会旗,上面是冯白驹亲笔题写的“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十四个大字。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闻名全琼的一面农民运动革命旗帜,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最有力和唯一的历史实物见证,被周总理称为“海南的革命之宝”。

成为琼崖地区农民协会的一面旗帜

“琼崖革命为什么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最终取得胜利?也许从仲恺村的革命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介绍,1926年1月1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和十二师征战琼岛,打败军阀邓本殷,结束了其在琼的军阀统治。在国民革命军攻琼之前,广东省农民协会特派员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部分毕业人员已率先到达琼崖。这些人赴全岛各地开展组织农运工作,大部分人员在府海地区开展工作。

1926年4月,海口郊区农民协会办事处成立,李爱春委派冯白驹担任办事处主任。同年7月,冯白驹在罗陈村以爱国人士廖仲恺的名字,创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成为当时较早成立的农民运动组织之一。冯白驹任农民协会主席,郭秉余、郭绍秀、洪世珍、周开传、林鸿发、陈姑娘为农民协会委员。

在冯白驹的领导和廖仲恺革命精神的鼓舞下,仲恺乡农民协会和海口泥水工会一起开展抗捐抗粮、减租减息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并组织农会会员防御土匪保护村庄安全,惩办罪大恶极的豪绅恶霸,打击附近反动民团势力。还开办平民夜校和农民运动讲习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宣讲革命理论,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

冯白驹亲自领导的仲恺乡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成绩显著,成为当时琼崖地区农民协会的一面旗帜。

仲恺村将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2007年1月3日,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修建委员会暨仲恺文明生态村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23万余元重修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海口市把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琪雄说,仲恺村如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拨款建设农村道路通往各村,村里还修建了水塔等,村民们也都盖起了一栋栋小楼。

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目前,仲恺村正在把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将仲恺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接下来,仲恺村将进行划区域改造,建造游客中心片区、美食街片区、仲恺广场片区、仲恺礼堂等,打造民宿、咖啡厅、小酒馆等旅游业态,对片区范围内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施工。改造完成后,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仲恺乡农民协会旧址,还能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能更好的起到红色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新闻推荐

烟瘾难耐,躲动车厕所“吞云吐雾”触发警报女子一口“抽掉”500元

女子动车上吸烟触发警报。(警方供图)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王燕珍通讯员汪楚雯)4月10日,在海南环岛...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