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儿打造一条“回家路” 南片区一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洄游通道
6月4日,记者在南片区一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心景观河Ⅰ(长流溪)现场看到,用当地火山岩石砌筑的自然式鱼道已经完工。这条模仿自然界溪流中的迂回水路鱼道和粗石固床铺设的斜坡鱼道,将成为该片水域洄游鱼类的“回家路”。
□本报记者龙易强
让鱼儿“下得去”“上得来”
在2000多米长的中心景观河Ⅰ(长流溪)至少有6处不同形式的洄游通道,有自然式鱼道、W堰、汀步等。它们的功能之一就是让鱼儿“下得去”和“上得来”,在这片水域繁衍兴旺。
“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海口首创投资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卢振华介绍,在水系生态修复工程中,有时候为了景观和储水的需要,不可避免地需要建设拦水堰等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但是,河流闸坝的建设又破坏了河流的水利连续性,对溯河或降河洄游鱼类造成了物理性阻隔,使它们难以自由性迁徙完成生存繁衍等过程。“这将会导致该片区鱼类种类和数量下降,有些还会面临种群生存的危险。”卢振华说。
一面是工程建设需要,一面是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两全其美?
“为了保护片区内水系的鱼类,创造更理想的生存繁殖环境,鱼儿洄游通道在这个项目里应运而生。”该项目景观主创设计师——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沈悦教授带领他的设计团队,查阅大量相关本底资料,在开展鱼类品种及生活习性等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后,将日本的生态河道治理理念应用到项目设计中来。
在拦水堰一侧留出空间,通过模仿自然界溪流中近乎迂回水路的鱼道和粗石固床的斜坡鱼道,把洄游通道做成缓缓倾斜的水槽,并就地取材采用粗糙的火山岩石砌筑,利用延长的水流途径和粗糙的槽壁削减水能,使水流平缓,建设出完善的生态鱼类生态廊道,让鱼类来去自由。
打通鱼类洄游“生命通道”
在整个项目设计中,“生态优先”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为了加强洄游鱼类迁徙群体完整性,我们特地将堰坝分成两级,在鱼道中间形成一个380多平方米的休息池。”当天,深圳媚道设计院设计师何成庭指着鱼道告诉记者,这些通道呈阶梯式,每个阶梯之间设置一个高约30厘米的台阶和一个作为“休息区”的小水池。当洄游鱼类从下游阶梯游上来之后,可以在小水池中“养精蓄锐”,之后继续游向上游阶梯。
这条生态鱼道可以使濒危野生动物花鳗鲡及鲫鱼、草鱼等其他鱼类和水生昆虫双向通过,人性化的休息池还可以缓解鱼类旅途的劳顿之苦,并作为一个自然科普观赏区,供人们欣赏鱼类逆流而上洄游产卵的景观,唤起人们心底的生态保护意识。
据了解,南片区水系及五源河同属于五源河流域范畴,通过五源河下游出海口流向大海。“如果洄游鱼类的洄游受阻,因鱼类活动而自然连接的生态链也会就此断截,南片区水系和五源河的鱼类生命周期将遭到破坏,并影响群体的增殖,甚至会危及物种的生存。”卢振华介绍,本次洄游鱼道的建造,就是为这片水域的洄游鱼类修筑了一条“回家路”,对河道沿线的生物多样性将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在现场看到,洄游鱼道和跌水堰都采用河石砌筑,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用火山石堆砌成的古朴鱼道石墙上,错落有致地嵌入了大块景石,休息池中也疏密有致地摆置一些景石。“到时,河水流过石墙,跌落形成水幕,河水冲击石块溅起朵朵水花,动静相映,形成一处功能与审美兼备的景观。”尽管项目还在火热建设中,水清岸绿鸟飞鱼游的生态美景已在卢振华的描述中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招聘职位客户经理10名,增员助理2名,团队主管5名岗位要求:性别不限,25-40岁,本科及以上,建立自主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