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各校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 8月起学校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制度
□本报记者王灵灵
日前,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两年行动方案(2020-2021)》,其中明确自8月1日起,对学校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各校也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
定时定员投放垃圾
每天饭点时间,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在食堂就餐完后,便将餐盘中的剩余食物残渣倒入指定的桶中。下午6时到7时左右,专门清运厨余垃圾的车驶进食堂门口,将一天中所有的厨余垃圾倒至车内。
海南华侨中学高中部第一食堂经理陈四英介绍,学校目前设置了2种颜色的带盖垃圾桶,绿色的装厨余垃圾,白色的装生活垃圾。每天两种类型的垃圾都分别有不同的公司专门负责清运。
除了厨余垃圾,校医室所产生的医疗垃圾也值得关注。随着近期师生对口罩的需求加大,不少学校在校内专门增设了废弃口罩丢弃垃圾桶。“除了口罩,校医室使用过的棉签、废弃的医疗用品我们都设置专门的垃圾桶进行处置,再由专业机构进行垃圾回收。”海口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莫秋莲表示。
垃圾分类纳入考核
在海口市第四中学,每周都会进行文明班级评比,每月公布评比结果。四中体卫艺处主任吴奋表示,如今学校将垃圾分类增加到文明班级的考核当中,以考促教,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我们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融入地理、生物等学科课堂中,不仅要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还要组织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强化老师的专业素养。”吴奋说道,此外学校还利用第二课堂和智慧校园平台,通过VR模拟技术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在小学学校内,不少学校则通过生态课、综合实践课渗透垃圾分类教育。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德育处主任徐薇表示,德育处牵头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结合学校美育课程,分阶段实施垃圾分类普及与管理。
“从上个月末开始到这个月末,我们进行的是前期的普及教育,由科学组的老师给学生和教职工作相关讲座,普及知识,到下个月我们将具体实施垃圾分类,包括更换各班垃圾桶,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相关活动和比赛等。”徐薇表示。
学生带头引导家长
除了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学校还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辐射至家庭中。徐薇认为,在校内,老师承担教育学生的作用,在家里,学生承担家庭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垃圾分类教育的范围。
学生们在家中和家长一同制作主题手抄报、一起动手分类家里的垃圾……今年寒假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就进行了一场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影响身边的人,让垃圾分类不局限于校内。”人大附中海口实验学校德育处主任向阳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0日讯(记者李云川)“海口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每年都会出资组织我们免费体检,关心我们的健康,让我们见义勇为人员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