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倾听施茶幸福新故事 踏访江东奋进加速度 13家央媒聚焦海口建设自贸港与全面小康齐头并进

海口日报 2020-06-14 08:08

6月13日上午,央媒采访团成员走进江东新区规划馆,听取江东新区建设情况介绍。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6月13日上午,在秀英区施茶村的火山石斛园里,采访团成员在聆听村民的心声。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6月13日上午,在秀英区施茶村火山石斛园的产品展示厅里,一名采访团成员通过直播平台介绍石斛产品。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6月13日上午,秀英区施茶村的“施茶人家”村志馆里展示的老物件,吸引了采访团成员的关注。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6月13日上午,在秀英区施茶村的“施茶人家”村志馆里,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右)向采访团成员介绍村庄历史。 本报记者 陈长宇 摄6月3日,记者航拍镜头下的江东新区展示中心。本报记者 陈长宇 王程龙 摄

新闻在一线,故事在基层。6月13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13家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海口江东新区规划馆、哈罗学校、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感受江东新区日新月异的蜕变,倾听施茶村从昔日脏乱差的“石头村”变成“中国幸福村”的故事,用笔端、镜头、话筒,深入一线采写“沾泥土”“冒热气”的素材,展现海口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本报记者陈丽园臧会彬

1

江东新区处处洋溢着澎湃活力

在海口江东新区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五网”基建步入“快车道”,到学校教育等民生项目按下“快捷键”,再到兖矿集团、大唐集团、国投公司等“世界级”企业争相落地,处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区已“初长成”。13日上午,采访团走进海口江东新区,用镜头和笔尖记录着这片青春的土地。“对海口江东新区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海口未来将以博大的胸怀融入到世界经济里,发展得一定会更好。”在江东新区规划馆,经济日报社财经新闻部记者彭江告诉记者。

江东新区规划馆里,解说员介绍着江东新区从规划蓝图到建设,江东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先谋后动,高标准、高质量统筹推进建设。“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海口江东新区,这是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处处洋溢着澎湃的活力。”中新社记者李宇凡说,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和自己所见所闻,了解到新区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区加快开发建设奠定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建成,这是江东新区建设的“工期”。“为海口点赞,为江东新区建设速度点赞!”李宇凡感叹道。

2

优质教育资源增强人才吸引力

“学校很有韵味”“建筑风格有南洋风情的骑楼风雨廊很漂亮”“师资力量国际化,很不错”……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哈罗公学,通过一年多的建设,“真容”逐渐展露,13日,采访团来到哈罗公学,面对占地145亩(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1000平方米的校区纷纷点赞。

“在炎热的天气下,哈罗公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可见江东新区建设之火热。海南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有这样优质的国际教育力量的补充,可以不断丰富海南自贸港的内涵和样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吴媚苗感叹道,哈罗公学落户江东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海口教育资源布局。

为确保学校能够在今年9月按期开学,目前,施工方已组织了数百名工人日夜施工,全力冲刺各个教学场馆及宿舍装修工程,为学校开学留足准备的时间。目前,项目施工已完成85%。中国青年报海南记者站站长任明超赞叹,国际化的教育学校可以打造海南自贸港名片,同时也会很好地解决人才子女的就学问题,将增强海南对人才的吸引力。

3

特色产业发展铺就脱贫致富路

“山脚下的施茶村到处都是火山石,过去因为自然条件差,村里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不高,如今这些石头是我们村里的宝。”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带着采访团成员来到石斛产业园,介绍生长在黑褐色火山石头上的石斛。“这真的了不起,石头疙瘩怎么变"金子"?”“洪书记,我还有问题!”“大姐,你们家现在每个月收入有多少?”一路走来,采访团成员问不够、记不停、拍不完,都想多了解施茶村从昔日脏乱差的石头村变成“中国幸福村”的故事。

秀英区施茶村以党建为引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石斛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致富路,农家乐和民宿带给了村民们很大的收益。“施茶村因地制宜,发展石斛产业,把石头变废为宝,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采访部记者朱敏深有感触地说,施茶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模式,大力发展石斛种植、民宿、家风家训馆、红色文化、施茶文化等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开发,带动农民增加收入,走一条“人无我有”、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我将通过媒体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南,了解海口,也希望当地农村发展更多元的产业,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朱敏说道。

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产业的支撑……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14500元发展到2019年的24000多元。2019年,施茶村接待游客量达10万余人次。“这一次采访的关键词是"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天在施茶村的所见所闻,首先给我的感受就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中国妇女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刘旭感慨地说,施茶村的产业发展十分有特色,村民们靠种植石斛过上了好日子。“施茶村只是海口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正走在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刘旭说道。

新闻推荐

海口湾畅通工程三号驿站进入地面作业以后多一个滨海打卡点

6月11日,记者航拍已经进入地面作业的海口湾畅通工程三号驿站,该驿站建成后将成海口湾最美驿站。据了解,海口湾畅通工程...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