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被拘留“老赖”立即还钱
■本报记者邓海宁
8月28日5时30分,设置的闹钟还没响,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廖建斌已经起床洗漱,并把连夜制定的强制执行方案在脑海中又过了一遍。
此次强制执行的对象张某,海南本地人(42岁,男),原在本地一家旅游企业工作,2011年因在外投资项目,向朋友王某借钱,此后投资失败,工作也丢了,一直没有偿还所欠款项。多次催要无果后,王某于2019年10月向龙华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偿还欠款,获得法院支持。
但张某一直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今年4月,王某向龙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偿还共计6.57万元的欠款。法院立案后,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
“起初,张某很配合,还给出一份还款计划。”廖建斌回忆,因双方当事人是好友,且涉案金额不大,被执行人也有能力履行,因此申请执行人王某和张某达成了和解协议。
但没想到张某在达成协议后态度大变,不仅违约未按计划还款,还搬离原租住地更换电话号码,玩起“人间蒸发”。法院决定对其强制执行。
“张某虽一直在外打工,但我们调查发现,其银行账户仅有数十元,也没有车、房等可供执行的财产。”廖建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虽然法院对张某采取了纳入失信“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严厉措施,但也没能逼其现身,案件无法执行,陷入僵局。
今年7月,廖建斌等执行法官经多次走访掌握到关键线索:张某偶尔会到其父母的租房中过夜。法官则于8月27日晚从房东处确认了这一线索。
28日6时刚过,廖建斌和两名法警已来到张某父母在海口租住的某小区门口蹲守,截住了打算悄悄离开的张某。依法将张某带回龙华区法院后,申请执行人王某也闻讯赶来。廖建斌先让双方明确案款具体数额,再听取双方提出的还款方案。
虽然身处法院,但张某仍抱着侥幸心态,执意称其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想继续拖延还款。“如果再这样坚持下去,你将会被依法拘留,且该履行的义务还是必须履行,值得吗?”面对张某的态度,廖建斌向其释明未如实报告财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将被依法拘留15日的法律后果,并出示了拘留决定书。
“像张某这样的"老赖"我们遇到过多次,如果盯得不紧,他们就会接着继续拖。”正如廖建斌所言,张某进行拘留前的核酸检测时,意识到法院动真格了,态度大变,主动提出要还钱。经过张某1个多小时的筹款,欠款如数结清,该案也得以顺利执结。
这是龙华区法院推进公信建设,破解“执行难”一个缩影。据悉,该院今年以来已执结强制执行案件4439件,执行到位金额2.32亿元,拘留13人,将41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4101人采取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措施,限制出入境3人次。
龙华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还将不断推进强制执行案件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破解“执行难”问题,提升执行质效,守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道防线,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而努力。(本报海口9月4日讯)
新闻推荐
龙华区开展旅游行业垃圾分类专题培训 宣传环保理念 营造节约氛围
本报8月30日讯(记者邝晓霞特约记者刘伟)为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切实做好龙华旅游行业部门垃圾分类工作,8月27日,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