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海口琼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培育蚯蚓,生产优质有机肥小蚯蚓拉动生态大产业

海南日报 2020-09-24 07:25

■本报记者习霁鸿

特约记者许晶亮通讯员龙泉

9月22日,迎着晨曦,精神矍铄的肖义光驾车又一次从海口市区来到琼山区甲子镇水口村。身为海南东德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得来看看他那200吨“工人”。

没错,量词是“吨”,“工人”则是蚯蚓。这200吨蚯蚓“工人”吃垃圾,产“宝贝”,拱出了高科技生态大产业。

日食垃圾100吨

排出优质有机肥

随着肖义光一道,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他的琼北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偌大的基地里,44个72米长的养殖大棚整整齐齐,掩映在繁茂的绿意里,这就是200吨蚯蚓“工人”的“办公室”和“住所”。

“别看蚯蚓个头小,产业前景却十分广阔。”在大棚内,肖义光随手抓起一捧土,伸到记者眼前,只见小蚯蚓一条接一条地从松软漆黑的土里冒出了头。肖义光介绍,2019年,该基地里引种了2吨“大平2号”品种蚯蚓,短短一年多功夫,已经培育到200吨,“瞧瞧这一捧土里的蚯蚓密度,多高!”

200吨的蚯蚓“工人”,究竟能干啥?答案是:吃垃圾,产“宝贝”。

在这里,不易分解的园林垃圾、农业秸秆、禽畜粪便和果蔬残渣等废弃物经过在混料车间的科学配比后,就会被运到养殖大棚,均匀地洒在蚯蚓上,成为它们的美食。蚯蚓们吃得快活,消解了垃圾,同时还能排出有机肥。

垃圾盖在蚯蚓上,蚯蚓住在“美食”里,蚯蚓粪排在其中,一层一层。尽管没有人为隔开,但也很容易分辨:蚯蚓没吃过的垃圾呈块状,手感硬且大小不一,蚯蚓粪则呈细小颗粒状,松软细腻。基地工人们眼见块状渐渐都转化成了颗粒状,就知道该为蚯蚓“工人”们“加菜”了。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赵洪伟介绍,海南的气候条件十分契合蚯蚓喜潮湿、温暖的特性,在这种气候中,蚯蚓消纳垃圾的速度更快,目前该基地的蚯蚓一天可以消纳100吨的垃圾。而蚯蚓粪便制成的有机肥,含有更多的有机微生物、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激素,比常规的有机肥更有优势。

小蚯蚓能拉动大产业。肖义光说,预计今年该基地可生产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4万吨左右,实现年产值约1600万元。

无异味处理

全流程生态环保

“记者同志,你仔细想想,从进基地到现在,有没有闻到异味?”经肖义光提醒,记者才发现,在200吨蚯蚓集中排泄的基地里,竟然只能闻到丝丝缕缕泥土和青草的味道。

“这就对了。”肖义光引着记者来到另一个大棚,里头的蚯蚓粪便堆成了“小山”,几乎已经触到了棚顶。初看,这个大棚与养殖大棚的尺寸几乎相同,但棚顶却是玻璃的。肖义光介绍,蚯蚓产出的粪便会先被运到这样的玻璃大棚里,工作人员只需把前后大门一关上,在海南的强烈日照下,大棚里的温度会渐渐升到85℃左右,从而达到自然发酵、除臭的效果,无须添加任何化学制剂。在基地,这样的阳光发酵棚共有6个。

经过发酵、除臭后的粪便还需要在生产车间里待一阵子。生产车间里每2个小时就会喷出一缕缕烟雾状的水汽。这里面添加了发酵菌,能够再一次为粪便除臭。走完了这一流程,蚯蚓粪有机肥才会装袋出售。

今年8月,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与海南东德瀚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等这个产业发展起来,我也打算跟着养蚯蚓,搞生态农业。”基地里一位戴着草帽的工人放下手中的水管,咧开嘴笑道,“肖老板说了,以后我们只要负责养,销售他全包,大伙儿不出村口就能赚到钱。这样的日子,想想就美得很!”(本报海口9月23日讯)

新闻推荐

海口椰海大道与富景路交叉口 红绿灯装了一年仍未开通使用

海口椰海大道与富景路交叉口红绿灯未启用海口椰海大道伟业·智青春小区门前路口未安装红绿灯本报讯海口椰海大道伟业...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